达能营养中心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李 勇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 100083

作者简介
  李勇,男,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烟台市人。1983于新疆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于华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7年上海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博士后出站。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分子毒理和发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秘书长,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北京市营养学会理事长,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诱变剂学会致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癌变·畸变·突变》杂志副主编等。近年来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四次被评为北医大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已指导毕业博士生6名、硕士生8名和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名;目前正指导博士生13名、硕士生3名和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申请者长期从事营养学、发育分子生物学、分子和食品毒理学、畸胎学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和主研国家“973”项目分课题2项,“63”高科技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6项和主任基金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部省级项目和校“985”项目8项,高校博士点项目3项及其他项目。已发表论文约200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近年已主编:1七年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2005),2《高级营养学》(2004),3《欧洲食物安全:食物和膳食中化学物的危险性评估》(2005),4《发育毒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2000);此外,副主编或参编专著近10部。获国家专利4项。克隆10余条全长新基因,均为Genebank收录。
  主要业务专长:营养与疾病、发育分子生物学、分子毒理学、比较实验胚胎学、畸胎学优生学、分子遗传学等。

  人口问题、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是困扰新世纪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其中人口问题既包括人口的数量,又包括人口的质量。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可实现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自七十年代初中国城乡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所采取的各种节育措施在控制人口方面已取得巨大成果(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减少近4亿),但在提高人口素质方面还任重道远。
  在危害人口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出生缺陷是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是各种出生缺陷最多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我国在出生缺陷方面的研究却起步较晚。随着目前独生子女家庭的扩大,优生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出生健康和聪明的孩子,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鉴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减少常见、多发的出生缺陷疾病,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中国现有出生缺陷患者5000-6000万,约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总人口的3倍。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20-30万肉眼可见的先天畸形儿出生,加上出生后数月和数年才显现出来的缺陷,先天缺陷儿童每年出生高达80-120万,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2005年9月1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发展中国家预防出生缺陷与残疾国际大会,会议公布我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在每年80-120万的出生缺陷儿中,约有22万例先天性心脏病(183-275%),10万例神经管畸形(83-125%),5万例唇腭裂(42-625%)及3万例先天愚型(25-375%)。会议将9月12日定为“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
  目前公认绝大多数出生缺陷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主要是基因的突变,对于遗传因素的研究目前国际上多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及遗传度分析的方法;环境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很复杂,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素缺乏以及环境致畸物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都可能促使出生缺陷发生。对于环境因素的研究既包括以动物模型为基础的实验研究,也有对不同规模人群的营养素水平调查和干预研究。
  营养素对于人体的发育和健康维护都有重要作用。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方针的贯彻,在人口和健康领域加强和改善营养已成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预防疾病发生的一个重大组成部分。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素,其中某些维生素缺乏或过量均可对胚胎造成不良影响。在诸多营养素中,叶酸对于出生缺陷的预防作用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干预资料显示,叶酸对以上几种常见出生缺陷均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叶酸参与体内的生化代谢,是DNA和RNA合成过程中重要酶的辅助因子,为核苷酸的合成提供一碳单位,在氨基酸的甲基化循环中参与甲基转运,参与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的转化过程。但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叶酸,必须完全依赖外源性供给。胎儿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非常旺盛,如果母体在孕期不能提供足够的叶酸,胎儿的核酸合成就会受到抑制,细胞不能产生足够的DNA进行有丝分裂;另一方面,甲基化循环抑制也会使蛋白质、脂质和磷脂的甲基化受阻。维生素B12(VB12)是一碳单位代谢中间过程酶系的辅酶,参与叶酸的转甲基过程,因而VB12缺乏会相应造成叶酸释放减少,进而出现叶酸缺乏的一系列症状。
  发育期的胚胎细胞分裂生长十分旺盛,新陈代谢活跃,因而对于DNA合成所必需的叶酸需要量很大。由于宫内胚胎发育所需叶酸全部由母体供给,如果孕妇体内叶酸贮存量不足,可能直接导致胚胎DNA合成和甲基化受阻,因而对胚胎器官发育的影响是广泛的。另外,叶酸缺乏还易使母体血液中依赖叶酸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近年的研究显示,HCY与胚胎畸形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我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叶酸、维生素B12与人类出生缺陷的研究,现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国内外相应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一、神经管畸形(NTDs)
  NTDs主要包括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包括末端膨出和前端膨出)。NTDs的病死率非常高,无脑是致死性的,多数脊柱裂和脑膨出患儿也常死于围产期1~4。虽然脊柱裂修补手术能够挽救一些轻症患儿的生命,但这些患儿即使存活下来也常伴有多种严重的神经功能缺陷,如感觉障碍、肌无力、肌萎缩、大小便失禁、精神行为异常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妇婴保健中心和美国CDC合作在中国进行的大样本叶酸干预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妇女妊娠前后每天服用叶酸400μg能降低70%婴儿患NTDs的风险,在北方一些高发省份甚至可降低85%3 5。母体红细胞中叶酸含量与其分娩NTDs婴儿的风险成负相关6。
  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途径中重要的甲基供体,叶酸缺乏则会导致高HCY血症。HCY是甲硫氨酸(MET)的主要代谢产物,此途径是目前所知脊椎动物体内HCY产生的唯一途径。HCY具有细胞毒性,可使巯基氧化产生自由基,引起DNA损伤和细胞凋亡。另外HCY过多还可产生大量S-腺苷蛋氨酸,后者是体内所有甲基转移反应的竞争抑制剂,干扰蛋白质、脂类和DNA等的甲基化反应,产生错误蛋白和无功能蛋白。我们应用2、4、6、9、16天龄鸡胚模型对HCY的致神经管畸形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HCY对神经胚形成期和器官形成期的胚胎均有显著的致畸性并呈剂量-反应关系(P<00001)鸡胚发生NTDs的主要表现是露脑,裂脑和脊柱裂。HCY能诱发神经系统细胞凋亡过度,其部位与NTDs发生部位相吻合。HCY能抑制卵黄囊血管分化,损伤羊膜组织及细胞超微结构,如微绒毛变短,胞膜上出现空洞样变等。注射5μg叶酸明显拮抗HCY(8μmol胚胎)的致畸性,NTDs发生率由435% 降至0(P<005);注射1μgVB12保护作用不明显(P>005)。另外,我们克隆出了一条HCY诱导表达的新基因HCY-2,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转染了HCY-2的新生鸡卵,培养4天后出现神经管发育异常,表现为无脑、中脑及后脑脑室发育异常。对神经细胞转染HCY-2后,凋亡比例明显增加。类似的结果也在啮齿类的大、小鼠中重复出来。
  细胞内HCY代谢有两条途径:(1)复甲基化形成甲硫氨酸:近50%的HCY在N5 甲基四氢叶酸转甲基酶的催化作用下以维生素B12为辅酶,接受N5-甲基四氢叶酸所提供的甲基重新合成甲硫氨酸,N5-甲基四氢叶酸在供甲基后,形成四氢叶酸。再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生成N5-甲基四氢叶酸继续参加HCY的复甲基反应。(2)转硫基与丝氨酸缩合生成胱硫醚:约50%的HCY在胱硫醚-β-合酶的催化下以维生素B6为辅酶,与丝氨酸缩合形成胱硫醚进一步生成半胱氨酸和α- 酮丁酸,参与三羧酸循环7。在这两条代谢途径中有3个关键酶,分别为MTHFR、MS和CBS。虽然体内HCY含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膳食及营养因素、吸烟饮酒、糖尿病、慢性肾病甚或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抗惊厥药)都会影响体内HCY的水平,造成或高或低的改变,但造成HCY蓄积的主要原因却是HCY的代谢障碍,即由于这3种关键酶活性的改变造成HCY代谢途径的中断,引起HCY在血中的蓄积,形成高HCY血症。我们对于引起HCY代谢障碍的3种关键酶基因进行了分别的研究,有如下发现:
1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
  MTHFR基因于定位于人染色体1q36.38,其突变可导致该酶的活性下降和耐热性降低。MTHFR基因有近20种突变,其中最常见的为C677T和A1298G,677位核苷酸的多态性是由于677位的C被T代替,导致高度保守的丙氨酸(A)变成了缬氨酸(V)进而产生了AA(野生型)、AV(杂合型)和VV(纯合型)3种基因型,其中VV基因型MTHFR的酶活性最低,比AA型MTHFR的酶活性约低45%9,第677位核苷酸的多态性不仅引起酶活性降低,还与MTHFR的热敏感性有关,携带该突变的纯合子或杂合子MTHFR的热敏感活性降低,由于突变导致酶活性的改变,造成了HCY的升高从而大大增加了NTDs的危险性。目前该位点已基本被证实与NTDs的发病有关。MTHFR的另一常见突变位点为A1298C,该位点突变后也影响酶的活性但与热敏感性无关,当以上两种突变位点同时存在时,MTHFR的特异酶活性降低。我们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到,生育NTDs患儿的母亲携带突变基因的频率明显高于生育正常儿的母亲,从而证实MTHFR可作为NTDs的一个风险因子。
2 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多态性
  CBS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21q223,到目前为止已发现了近30种突变,其基因的突变也可引起CBS的活性降低,从而导致HCY的蓄积,进而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T833C和G919A,均可引起CBS酶活性的部分丧失。在我们所做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对40名生育过NTDs儿的母亲和36名生育过正常儿的母亲做了该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发现NTDs组的T833C和G919A纯合突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母亲的CBS基因突变与生育NTDs患儿无直接关系10。由于CBS基因型存在种族差异,较难进行确切的对比研究,所以国内的报道并不多见,国外的报道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认为CBS基因多态性造成的CBS酶的缺陷可能不是引起NTDs的主要原因11。
3. 蛋氨酸合酶基因(MS)基因多态性
  MS 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 1q43, 靠近臂端粒区12。与MS相关的遗传疾病被分为两类①cblE:表现为MS所必需的还原系统的缺陷。②cblG:由于MS主酶的缺陷,表现为钴胺素与MS结合区的基因缺失13。在cblG中存在三种基因突变,包括A2756G、C2758G和BP2640~2642,三者的突变均可造成MS酶的缺陷。有研究显示,cblG病人的MS基因突变是3804C→T14、468G→A及2926A→2928T的缺失15,具体哪一个特定的突变位点与酶的活性关系密切,还尚未作出定论。目前国际上就MS基因突变是否与NTDs的发生有关还存在争议。
  目前国际上还有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甲硫氨酸合酶还原酶(MTRR)。它是MS的还原活性状态酶。该酶为MS、钴胺素依赖酶,因而认为MTRR的突变可能会影响NTDs的发生。此酶有多个突变位点,最常见的多态性为66A→G,保守的异亮氨酸(I)变成了甲硫氨酸(M),带有66AA型基因者较带有66GG者患高HCY血症的危险性增高了约4%16,因此现在提出了MTRR基因的多态性与的NTDs发生有关的论点,并且同MTHFR基因多态性及MS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了交互性的试验,得出的结论为:当MTRR的突变与MTHFR突变同时存在时,生育NTDs患儿的危险性增高了约五倍。这些都初步证实了MTRR突变位点与NTDs发生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但此研究还仅仅局限在小样本中研究,还需要大范围的人群研究才能得出更有力的证据。
二、先天性心脏病(CHD)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在宫内发生的心脏或大血管结构异常,对心功能产生了实际或潜在影响的一组出生缺陷,其发病率在自然流产的胎儿和活产的新生儿中分别高达10%和05%~10%,甚至高达115%17。2005年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在所有出生缺陷中占最大比例。CHD患者可出现各种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悸、紫绀,甚至心衰而导致死亡。DHD的主要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患儿在刚出生时往往不容易发现,随着患儿生长,一些症状才逐渐表现出来,有的患者直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期才被确诊。目前国际上心间隔修补手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接受早期心间隔修补患者的预后往往比年龄较大的患者好,因而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CHD一直是威胁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国内外的研究也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普遍公认的是一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多因素”疾病。我研究组在CHD的遗传流行病学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G1958A基因多态性分析18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北方正常人群中,存在着G1958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798%、3557%和645%,A等位基因频率为2423%,与西方人群有差异。
2 CHD核心家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19
  我们采用人群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庭成员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父亲和母亲的血清叶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母亲的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MTHFR和MTHFD两个位点为纯合型者的血清中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轻微下降,而血清HCY水平轻度上升;联合基因变异的成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HCY水平出现下降趋势。MTHFR、CBS和MTHFD三个位点联合基因变异的母亲、MTHFR和CBS两个位点联合基因变异的母亲、MTHFD和CBS两个位点联合基因变异的母亲在病例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3 亲代蛋氨酸合酶(MS)基因变异对子代发生CHD的影响20
  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母亲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父亲MS(+)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其子代罹患CHD的比值比(OR)为053;两组父母基因型组合差异无显著性;不同类型CHD组与对照组父母A2756G位点基因型构成比差异亦无显著性;等位基因传递不平衡分析显示,突变等位基因(+)在CHD核心家庭中存在传递不平衡现象。这些结果提示亲代MS基因A2756G位点变异与子代C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突变等位基因(+)可能降低子代发生CHD的危险性。
4 父母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MTHFD)基因型对子代发生CHD的影响21
  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CHD父母MTHFD G1958A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房间隔缺损母亲突变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房间隔缺损患者父母至少携带一个突变等位基因的比例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和对照组父母可能生育的纯合突变胎儿占总胎儿数的比例分别为517%和704%。结果提示亲代(尤其是母亲)MTHFD G1958A位点基因突变可降低后代房间隔缺损的危险性。
5父母MTHFR基因型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22
  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MTHFR基因的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OR值132;父母双方均是纯合突变会增加后代患CHD的危险,P<005,OR值为433(95% CI:118~1877);通过计算后代纯合突变的概率,发现后代纯合突变的概率越大,患CHD的风险性越大。这一结果提示父母双方MTHFR 677TT基因型与后代CHD的发生有关,后代TT基因型是CH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6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23
  研究结果显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病人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OR值分别为247(102,600),395(138,1144),P<005;其余类型先心病人MTHFR 677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这一结果提示MTHFR677位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发生有关。
7 CBS基因多态性与后代先心病的关系24
  研究结果显示,亲代(尤其是母亲) CBS基因的插入突变可使其后代发生CHD的危险性升高,844ins68bp位点突变可能是CHD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CBS G919A基因突变可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危险。
三、唇腭裂(CLP)
  唇腭裂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颌腭组织发育不全或受阻而引起的一组颌面部先天畸形,主要包括唇裂、腭裂和唇裂合并腭裂。近年来我国CLP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国平均唇裂发生率为182万,个别省份高达307万,与世界平均水平(10万左右)比较,我国属于CLP高发地区。CLP不仅影响患儿的容貌,而且可造成患者进食、语音和听觉障碍,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等,可见CLP对患儿生活、家庭及社会影响更大。据有关部门估计,截止到2000年,我国出生的CLP患儿已有200万余名。因此,阐明CL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便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和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都有重大意义。我研究组利用动物模型进行了CLP机理研究及叶酸和VB12的干预实验,同时,正在收集大样本的家系核心家庭血液标本,准备进行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将动物实验的结果简单介绍如下:
  我们以全反式视黄酸(RA)诱导CLP小鼠模型,发现CLP小鼠腭板闭合和骨化延迟,腭板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受到抑制;细胞停留在G0G1期,并出现过度的细胞凋亡;周期蛋白D和E的表达受到抑制,Rb磷酸化降低;cdk4和cdk2激酶活性降低。体外全胚胎培养结果显示,10-4- 10-3moll叶酸能够明显拮抗RA的致畸性,主要表现为鳃弓和下颌突的发育改善。
四、胎儿酒精综合征(FAS)
  FAS由母体孕期饮酒导致的一系列胎儿出生缺陷,主要包括出生前后的生长发育迟缓、颅面形态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障碍。目前FAS是导致发达国家人口智力障碍的首要病因,其世界平均发病率约1-5个1000活产婴儿。FAS患者的CNS障碍在出生时往往不易发现,随年龄的增长,这些缺陷逐渐表现出来,主要是注意力集中困难、精神异常、暴力倾向、性功能障碍等。尽管世界范围内的FAS研究已经开展了30几年,其发病机理仍不明了。我研究组以动物模型为基础,对FAS的发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观察了叶酸和维生素B12对于FAS的干预效果,将成果简单介绍如下:
  1乙醇对于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的发育毒性具有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25。在CD-1小鼠胚胎器官形成早期(孕85-105天),对乙醇发育毒性敏感的器官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和肢芽。乙醇能够从基因和蛋白水平诱导胚胎中脑组织内皮型NO合酶(eNOS)表达的增加,进而造成组织NO含量增加,对发育中的胚胎细胞造成氧化损伤。
  2乙醇对小鼠卵黄囊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平均卵黄囊直径减小,总蛋白及DNA含量减少,内皮细胞广泛变性和过度凋亡。同时乙醇导致卵黄血管发育障碍,血管发育相关基因Flk1(fetal liver kinase 1)和Tie2(tyrosine kinase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omology domains2)的表达受到抑制,整体造成胚胎发育早期整体营养供应不足26 27。
  3乙醇抑制小鼠中脑细胞增殖和分化,抑制中脑细胞神经纤维蛋白的表达,并诱导分化期的中脑细胞过度凋亡28。
  4乙醇抑制某些特定核苷酸剪切修复元件的表达,造成胚胎发育过程中DNA损伤蓄积29。
  5乙醇抑制CD-1小鼠胚胎脑线粒体的增殖和功能成熟,导致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活性降低以及线粒体蛋白组改变,因而造成胚胎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组织器官发育潜能降低30-32。
  6小鼠体外全胚胎培养实验显示,10-5molL叶酸即对CNS及颅面器官的发育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7整体动物实验显示,叶酸单独使用对乙醇的母体毒性和胚胎发育毒性均有一定的拮抗作用,维生素B12的拮抗效果不明现。叶酸与维生素B12联合干预的效果强于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对于乙醇母体毒性的主要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母鼠孕期增重改善以及母鼠血清HCY水平下降;对于胚胎发育毒性的拮抗作用主要表现为活胎率增加,活胎外观畸形,骨骼和内脏发育迟缓的比例显著降低33。
  以上对我研究组多年来在出生缺陷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做了简要综述。科学社会发展需要适宜的人口环境,例如适当的人口数量、合理的人口结构以及良好的人口素质。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国人口控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再生产模式实现了发达国家需要100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即人口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在我国,随着人口数量得到基本控制,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一个十分急迫和重要的人口问题。众所周知,出生人口质量无疑是人口素质的重要基础之一,这也是我国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基础。
  现代医学及生物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我们对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同时也迅速提高了营养防治出生缺陷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这些进展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社会、伦理和法律等一系列问题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必将有助于中国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的控制。我研究组将继续致力于出生缺陷领域的研究,期望能为中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代礼 朱军 周光萱 等.1996~2000年全国神经管缺陷的动态监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6):402-405.
2郑明明 胡亚莉. 神经管缺陷及其病因学研究.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 14(5):282-284.
3李竹 Robert J Berry 李松 等.中国妇女妊娠前后单纯服用叶酸对神经管畸形的预防效果.中华医学杂志 2000 80(7):493-498.
4李竹 陈新 赵平 等.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推广研究五年成果和工作总结.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8):725-727.
5Berry RJ li Z Erickson JD et al. Prevention of neural tube defects with folic acid in China. N Engl J Med 1999. 341:1485-1490.
6Daly LE Kirke PN Molloy A Weir DG,Scott JM. Folate levels and neural tube defects.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on. JAMA 1995,274(21): 1698-702.
7陆元善.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临床应用.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1 16(4) 196-208.
8Goyett P Summer J S Frosstp et al. Human methylenete2 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isolatione of cDNA mapping and mutation identification. Nat Gentet 1994 7(4) 551.
9李克深 郑东梅 薛亚丽 等. MEHFR 基因C677T 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及先兆子痫关系的研究.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0 17(2) 76 - 78.
10赵如冰 朱慧萍 刀晶丽 等.胱硫醚-β-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研究. 卫生研究 2000 20(1) 50 - 51.
11Steegers-theunissen RPM Boers GHJ Tribels JMF et al. Maternal hyperhomocysteinemia a risk-factor for neural tube defects. Metabolism 1994 12 1475-1480.
12Watkins D Rosenblatt DS. Genetic heterogeneity among patients with methlycobalamin deficiency detinition of two complementation groups cblE and cblG. J Clin Invest 1998 81:1690-1694.
13Mills JL Mcpartlin JM Kirke PN et al. Homocysteine metabolism in pregnancies complicated by neural tube defects. Lancet 1995 345 49-151.
14Gulati S Baker PJ Li YN et al. Defects in human methionine synthase in cblGpatients. Hum Mole Genet 1996 12 1859-1865.
15Li YN Gulati S Baker PJ et al. Cloning,mapping and RNA analysis of the human methionine synthase gene. Hum Mole Genet 1996 12 1851-1858.
16Derval J Gaohan Leo A J Kluijtmans Sandrine Barbaux et al. The methionine synthase reductase (MTRR) A66G polymorphism is a novel genetic determinant of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Atheroslerosis 2001 157 451-456.
17Bitar FF BaltajiN Dbaibo G et 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t a tertiary care center in L ebanon. Middle East J A nesthesiol 1999 15 (2) 159-164.
18成君 朱文丽 刀京晶 李书琴 李勇.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G1958A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的遗传易感性. 疾病控制杂志 2004 8(2) 97-101.
19李勇 成君 朱文丽 刀京晶 闫丽盈 李孟忆 李书琴.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37(1) 75-80.
20朱文丽 刀京晶 成君 赵如冰 闫丽颖 李书琴 李勇. 亲代蛋氨酸合酶基因变异对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36(3) 254-258.
21成君 朱文丽 刀京晶 李书琴 李勇. 父母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基因型对后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 14(6) 355-358.
22闫丽盈 李书琴 赵汉杰 赵如冰 刀京晶 朱文丽 李勇. 父母MTHFR基因型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疾病控制杂志 2003,7 (2)94-97.
23闫丽盈 李勇.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 35(4) 448-449.
24朱文丽 刀京晶 成君 赵如冰 闫丽颖 李书琴 李勇. 亲代蛋氨酸合酶基因变异对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3) 254-258.
25许雅君 陈祥贵 李勇.发育相关基因Ercc6l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及其在酒精致畸中的应用.癌变·畸变·突变 2004 16(2) 65-73.
26许雅君 王秀娟 肖蓉 李勇. 乙醇对小鼠胚胎脏层卵黄囊发育影响的体外研究.癌变·畸变·突变 2005 (2) 65-70.
27Yajun Xu Rong Xiao and Yong Li. Effect of ethanol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use visceral yolk sac. Human Reproduction 2005 20(9) 2509-2516.
28许雅君 柳鹏 李勇.酒精对小鼠神经母细胞发育的影响.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4 15(4) 221-225.
29YajunXu Xianggui Chen and Yong Li. Ercc6l a novel development related mouse gene of SNF2 family. Toxicology letters 2005 157(3) 233-239.
30YajunXu Peng Liu and Yong Li. Impaired development of mitochondria plays a role in the fetal alcohol syndrome. Birth Defects Research Part A:Clinical and Molecular Teratology 2005 73(2) 83-91.
31许雅君 柳鹏 李勇.酒精对小鼠胚胎脑线粒体发育的影响.卫生研究 2005 34(1) 34-37.
32许雅君 张国庆 李勇.宫内乙醇暴露对胎鼠大脑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37(4) 346-350.
33唐云安 许雅君 王秀娟 王军波 沈小毅 李勇.叶酸和维生素B12联合抗酒精发育毒性的实验研究.营养学报 27(5) 395-398.

作者简介:葛可佑,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达能营养中心科学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