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


优先资助领域项目


1. 基于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番茄红素与前列腺增生的关联及其炎症中介机制


申请人:李晓蒙 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前列腺增生是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以尿频和排尿困难等为代表的症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生活质量,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较大的疾病负担。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但病因尚未完全清楚,饮食/营养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番茄红素在维持前列腺健康方面的作用备受关注,国外市售保健食品中已涌现出多种相关功能声称,但尚未获得官方机构认可。几项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提示番茄红素补充具有改善前列腺增生的作用,但尚未见大规模的高质量前瞻性人群研究结果,且中国人群的番茄红素血清含量/膳食摄入水平基础数据缺乏。炎症在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和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示番茄红素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动物试验提示番茄红素对前列腺的保护作用与炎症相关,但番茄红素是否通过炎症中介机制影响人体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还有待阐明。

因此,本研究拟在我们已建立的华西老年人群健康队列基础上,对至少1300例60岁~69岁老年男性开展随访,收集基本情况、膳食情况和营养素补充剂使用情况,采集血液,每半年一次,持续1年半,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表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进行初筛,对IPSS评分≥8且血清PSA水平≥4 ng/mL者进行召回诊断,由泌尿外科医生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尿常规、血清PSA、腹部超声、尿流率检查等进行综合判定,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计算基线与随访期间的人群膳食番茄红素摄入量,对血清样本进行番茄红素含量和炎症因子组测定,阐明四川老年人群番茄红素的血清含量/膳食摄入水平,分析膳食/血清番茄红素暴露水平与前列腺增生的关联,评估炎症在番茄红素与前列腺增生关联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可为番茄红素在前列腺增生的膳食防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膳食炎症指数介导妊娠期体重管理:基于持续营养宣教的研究


申请人:冯一 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妊娠期体重增长(gestational weight gain, GWG)不当受到国内外研究关注。同样,我国肥胖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也涉及育龄女性。妊娠期肥胖作为妊娠期妇女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对母代及子代均会造成短期和长期的不良后果,妊娠期体重管理不容忽视。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能够评价膳食的整体炎症效应,不少研究证实了其与肥胖之间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期母体本身处于慢性低度炎症状态,而DII对妊娠期妇女以及妊娠期增重相关性的研究甚少,且观点不一。

本研究拟自2023年6月起在上海市杨浦区妇幼保健院(所)建档的孕13周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从孕早期开始,采取自愿参与原则,为其提供贯穿整个孕期的饮食与增重宣教,按参与次数分为充分干预组与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前及孕早、中、晚期膳食、体重与妊娠结局资料,评估膳食炎症指数、机体炎症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并参考《中国妇女妊娠期体重监测与评价》标准对不同时期的增重进行分组,探索膳食炎症指数与妊娠期增重的内在联系和可能的机制。

本研究旨在通过宣教改善妊娠期饮食及体重增长,从膳食炎症角度进一步探索孕期饮食与妊娠期体重管理的关联性,验证膳食影响孕期增重进而改变妊娠结局的可能性,探索膳食影响妊娠结局可能的途径及机制。以膳食炎症潜能为依据,为预防妊娠期肥胖及不良妊娠结局提供膳食指导与增重建议,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3.中国成人膳食炎症指数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


申请人:于冬梅 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问题现状:营养相关慢性病已成为全球乃至中国重要的疾病负担。膳食炎症指数作为一种新的膳食炎性潜能评估工具正用于人群研究,且与慢病存在关联。构建中国居民抗炎膳食模式是慢病防控重点关注的领域。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缺少大样本证据、缺乏良好质量的膳食信息、可用的膳食成分少等,开展此研究具有重要公共卫生学意义。

研究目的:分析和描述中国成人膳食炎症指数及特征;研究中国成人膳食炎症指数与慢病的关系;研究膳食炎症指数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探索构建中国成人预防慢病的抗炎膳食模式,以指导居民科学饮食。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随访研究(2021),横断面与队列数据相结合。研究对象为18岁及以上成人,两个项目纳入的研究对象分别为40000名和2000名,健康结局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等。膳食炎症指数评分系统拟纳入所有膳食成分;用降秩回归模型构建膳食模式。对随访研究中有十年随访信息的2000名成人检测血清IL‐1β、IL‐4、IL‐6等因子水平。分析膳食炎症指数与慢病关系时,横断面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队列数据采用Cox模型分析。

技术路线:利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2015-2017)有全国代表性的数据,根据连续三天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数据,计算18岁及以上成人膳食炎症指数,描述特征与分布(性别、年龄、城乡等);研究中国成人膳食炎症指数与慢病的关系;创建和评价中国成人抗炎膳食模式。同时,对随访研究中的成人检测血清标志物,分析炎症因子特征分布及其与慢病的关联。

预期结果:计算得到中国成人的膳食炎症指数及特征;得到中国成人抗炎膳食模式及其与主要营养相关慢性病的关系;得到随访项目居民的慢性炎症因子水平及特征;得到成人膳食炎症指数与慢性炎症因子水平、主要慢性病之间存在关联。


自由申报项目

4.短链脂肪酸对老年肌肉衰减症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申请人:宋鹏坤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肌肉衰减症是进行性、广泛性的全身骨骼肌质量下降与功能丧失的增龄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老年人失能和死亡风险。膳食来源短链脂肪酸(SCFAs)由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等不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经拟杆菌属等特定细菌发酵而来,参与调节肠道健康和机体代谢。而人体肠道不同类型SCFAs对肌肉衰减症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仍未明确,且尚不清楚不同膳食结构对肠道SCFAs的构成是否存在年龄和地区差异。本研究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各选择一个农村调查点,以当地常住65-8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经过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对筛查诊断的肌肉衰减症患者和非肌肉衰减者1:1匹配,进行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问卷调查,采集血液和粪便生物样本进行营养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炎性因子以及肠道SCFAs测定,建立预测模型进行不同代谢路径的肌肉衰减症潜在生物标志物筛选,评价不同类型SCFAs对肌肉衰减症的预测能力及差异,通过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SCFAs的中介效应,探讨老年人膳食因素是否通过SCFAs影响肌肉衰减症及相关肌肉健康状态。研究将全面探讨膳食-SCFAs-肌肉衰减影响路径,为肌肉衰减症防治提供可行的膳食解决方案。


5.  母亲人乳低聚糖相关基因多态性及母乳喂养情况与子代呼吸道感染关联的队列研究


申请人:陈曦 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呼吸道感染是全球婴幼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母乳喂养可提供有效保护,婴儿母乳喂养期间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远低于同龄非母婴喂养婴儿,但母乳喂养是否对子代呼吸道感染具有长远的保护作用,结论尚不一致。

人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是人乳中含量第三丰富,仅次于脂肪和乳糖的固体成分,可作为益生元、可溶性病原体诱饵受体、抗菌剂发挥作用以提高婴幼儿的免疫机能。妇女FUT2基因多态性是决定其乳汁中HMO浓度的关键因素,分为“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为使婴儿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部分国家已批准在其中添加HMO。中国婴儿是否能够从添加HMO的配方奶粉中获益,哪些婴儿可能从添加了HMO的配方奶粉中受益更多,尚待进一步阐明。

为验证母乳喂养对婴儿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远期保护作用,确定我国妇女中FUT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分泌型”和“非分泌型”的比例,探究母亲FUT2基因多态性及母乳喂养情况与后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关联,本项目拟基于“同济母婴健康队列”研究,利用已收集的母亲外周血白细胞提取DNA,采用PCR-RFLP法检测母亲FUT2基因多态性。结合随访收集的婴儿1岁内的母乳喂养情况、1-2岁及5-6岁期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信息,根据婴儿是否纯母乳喂养至6月龄和持续母乳喂养至1周岁分组,比较母亲不同FUT2基因型和各种母乳喂养情况下,婴儿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风险的差异。

预期结果:

(1)母乳喂养对子代呼吸道感染具有远期的保护作用。纯母乳喂养满6月、母乳喂养持续至1周岁的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风险最低,母乳喂养越少、持续时间越短的婴儿,呼吸道感染的相对风险越高。

(2)FUT2 基因“分泌型”母亲的后代,婴儿期采用配方粉喂养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更高,可能更需要选择添加HMO的配方奶粉。


6. 维生素D对肥胖患者的脂肪因子、炎症因子及代谢表型的影响


申请人:任茜 主治医师

工作单位: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肥胖可增加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给人口健康带来挑战。维生素D(VD)缺乏是全球普遍现状,可能导致肥胖发生,但补充VD能否改善肥胖人群的脂肪因子、炎症因子、糖脂代谢等作用仍存在争议。最新研究显示,人体中超过80%的VD与VD结合蛋白(VDBP)结合;仅小部分与白蛋白结合或呈游离状态,为生物可利用的VD,后者与疾病发生和转归相关性较总VD水平更强。申请人前期在大样本人群NHANES数据库中发现,总血清25(OH)D3水平与总脂肪质量指数呈负相关且可单向引起体脂成分的变化;动物水平给予维生素D强化饲料喂养后,其脂肪含量有降低趋势,趾长伸肌的质量显著增加。然而,生物可利用的VD水平是否与肥胖关系更密切,VD干预后对生物可利用度VD的影响及对肥胖个体脂肪因子和慢性炎症反应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综上,本课题首先通过横断面研究评估不同总VD和生物可利用度VD与人群肥胖/超重状态的相关性;然后,通过随机对照干预研究探讨给予伴维生素D缺乏/不足的肥胖患者补充维生素D对其总VD和生物可利用度VD、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水平及代谢表型的影响,以探讨VD在改善肥胖患者代谢中临床应用价值,为精准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防治策略。


7. 0~3岁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评价工具的研制、验证与应用


申请人:张曼 助理研究员

工作单位: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回应性喂养是科学喂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照护者的喂养素养对喂养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婴幼儿仍存在营养水平低、照护者喂养素养水平低等诸多问题,亟需开发相应的评价工具和适宜技术,以提升婴幼儿照护者的喂养素养。虽然《中国0~6岁儿童膳食指南》《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家共识》等指南性文件中都对回应性喂养的内容进行了强调,但与回应性喂养相关的研究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目前仍缺乏经过检验的、可以广泛推广使用的回应性喂养素养评价工具,在回应性喂养素养现况调查相关的研究也尚为空白。

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评价工具的研制,围绕本课题组前期研发的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的核心信息,初步构建评价工具,包括题目和评分标准;然后进行专家评议和调查对象评议,进一步修改题目,形成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评价工具初稿。第二阶段为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评价工具的验证,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剔除和修改问卷题目,形成回应性喂养素养的评价工具终稿。第三阶段为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评价工具的应用,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2个城市,在每个城市招募200名0~3岁婴幼儿的照护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的现状;同时,测量婴幼儿的身高、体重,分析照护者回应性喂养素养与婴幼儿饮食行为、发育情况的关系。

本研究将研制0~3岁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评价工具,并进行推广和使用;同时,本研究将了解婴幼儿回应性喂养素养的现状,为全国范围人群调查奠定基础,为后续适宜技术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对解决养育者喂养素养较低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8. 健康肝脏膳食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脂肪、糖脂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申请人:叶艳彬 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全死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导致NAFL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但是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或详细膳食指南。本项目基于《中国膳食指南(2022)》、地中海饮食模式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拟开发一种有效、经济实惠、易操作、依从性高、适合中国人的健康肝脏膳食(Healthy Liver Diet, HLD)。HLD主要表现为低脂肪、低钠,高蛋白、高纤维素、高钾,以及适量碳水化合物。通过为期84天的随机对照,重点比对CHLD与正常饮食组受试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变化指标,协同测量受试者相关生化指标、代谢组学的变化以及肠道菌群结局指标的变化,确定CHLD对NAFLD患者的改善效果,进一步探究膳食、肠道菌群和NAFLD疾病风险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本项目的研究结果为制定NAFLD患者中国膳食指南提供科学依据,为制定及开发脂肪肝标准餐奠定基础,对膳食预防及治疗脂肪肝有重要意义。


9. 加征含糖饮料消费税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及居民健康获益影响研究



申请人:徐海泉 研究员

工作单位: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含糖饮料因含有大量人工添加糖成分,过多摄入将会导致居民纯能量摄入增加,从而引发肥胖及相关慢性病发生风险的增加。当前,我国居民人均饮料消费量正逐年升高,导致含糖饮料年产量、销售量均不断攀升。2016-2017年,我国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率已高达72.8%。加征含糖饮料消费税不仅有利于控制居民对含糖饮料的过量消费,同时还有利于引导企业生产经营策略的健康转型。但目前国内已开展的相关研究中,鲜有针对加征含糖饮料消费税对我国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及居民健康获益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当前我国急需开展相关研究,以便为我国含糖饮料消费税收政策制定,提供证据支撑。本研究拟重点针对含糖饮料消费税收对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以及居民健康获益开展相关研究。首先,通过选取不少于10家含糖饮料生产企业,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分析加征含糖饮料消费税对饮料生产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其次,选取大、中、小城市及农村居民共计1200人,通过开展情景模拟研究分析加征含糖饮料消费税对我国居民饮料消费的影响;以及实施含糖饮料消费税后居民健康获益预测。再次,开展与我国膳食模式相似国家的含糖饮料消费税的相关研究,评估其加征含糖饮料消费税对生产企业、消费者及国家经济的影响。以便为我国含糖饮料消费税政策的制定,提供证据支撑。


西部科学工作者项目


10. 云南省独龙族、怒族特色饮食中膳食炎症指数与中老年糖尿病关系的研究



申请人:阮元 副主任医师

工作单位: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云南省食物多样,少数民族膳食极具特色。既往研究表明,云南省少数民族膳食结构不平衡,不良的饮食习惯与慢性病存在密切关系。膳食炎症指数可用于评估个体饮食的促炎和抗炎特性,并且该指数与人群的炎症和健康结局相关。国内外研究表明,膳食炎症指数与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存在相关关系。但是,少数民族特色膳食中膳食炎症指数与健康结局的关系却缺乏相关研究和报道。本研究基于云南省既往调查中发现,独龙族、怒族糖尿病患病率高,膳食因素是影响糖尿病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独龙族、怒族的膳食现状,评价其膳食质量和膳食炎症指数,并探索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中膳食炎症指数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关系。拟在云南省独龙族、怒族聚居地开展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随机抽取108名40-80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民族1:2配对,选择未患有糖尿病的同村居民216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膳食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评价膳食质量,计算膳食炎症指数,探索少数民族特色膳食炎症指数与糖尿病的联系,从而为少数民族营养、健康状况改善和糖尿病预防、控制提出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