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营养中心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丁宗一

  摘要:人类婴幼儿期食物形态分为液体食物(以母乳喂养为代表),泥糊状食物和固体食物三种,这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生命,维护健康的生态学多样性表达,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儿童要达到最佳生长,需要在三种食物段都进行科学喂养(犹如三级火箭的发射):出生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一级火箭),换乳期及时给予泥糊状食物添加(二级火箭),固体食物期进行自然食物,均衡膳食的合理喂养(三级火箭)。任何一级喂养偏差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在下一个阶段无法弥补,学术上称为”宫外生长迟缓没有追赶式生长”。
  母乳是人类生存生态学发展的理想食物形态。科学,准确,正确的母乳喂养概念是指对婴幼儿进行(1)生母直接乳房喂养自己的母乳;(2)奶母直接乳房喂养奶母的乳汁,称人乳代替喂养;(3)他人母乳经卫生,冷藏储备,用奶瓶进行喂养称人乳奶瓶喂养;(4)使用趋近母乳重要营养成分的配方粉实施奶瓶喂养。这几种方法从严格科学意义上说,均属于母乳喂养。
  换乳期泥糊状食物是人类生态学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食物形态。泥状食物不是“副食”,也不是“辅食”,是由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阶段的主要食物。这种提法多有弊病,在人群营养实践中造成这一时期营养供应不足。“辅食”一词没有表达出人类食物过渡的特征和泥状食物的特殊重要性,不利于换乳期人群营养促进。科学,正确,准确地加强推广换乳期泥糊状食物喂养指导,使我国婴幼儿生长发育达到理想水平。为我国独生子女和优生优育国策提供儿科学保障。“营养素银行”是保持健康水平的生态学内结构平衡,婴幼儿期是“营养素银行”的投资期。营养素银行的运转模式表明早期营养投入的重要性。营养投入不仅包括营养素,还包括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等喂养因素在内。早期喂养对生活后期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早期投入不足会造成累积性营养债和生长债。
  营养投入与营养结局的平衡是天人合一的生态学要旨。儿童期的营养投入与营养结局似乎不是线性关系,如果用生长速率与营养密度强度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曲线或幂指数关系。这可能是在生长发育遗传潜力与实际表达之间存在差异,而影响这种差异产生的危险因素目前并不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是新世纪的先导性研究课题。
  儿童营养学是探究生态学与健康的前沿课题区域。加强儿童营养学家队伍的建设是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儿童期生长发育和早期发展的医学诊断,指导是执业医师的医疗行为,执业医师要通过严格的再教育培训和考试取得资格后实施。其他非执业医师的专业人员不应当将普通营养学常识当作指导性意见影响包括儿童食品的标准制定等一系列官方,公众的注意力。误导我国儿童生长发育和早期发育发展。
  关键词:生态学;生长发育;婴幼儿;三种食物形态;喂养三级火箭;母乳喂养新概念;泥糊状食物喂养;营养投入;营养结局;营养素银行;生长债;营养债;孕前营养准备;孕期营养监测;哺乳期营养支持

一、人类婴幼儿期三种食物形态是进化过程中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保存生命,维护健康的生态学多样性表达
  生物进化自然历史的数据表明,长期自然界的生存环境选择和生物体的适应相互作用下,在哺乳类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出生后幼体所摄入的食物由母乳喂养(液体食物)可以直接过渡到成年个体到固体食物。这个过渡的时间很短,有的短到几个小时,唯有人类不能进行直接过渡,必需经由泥糊状食物过渡,而且这个过渡的时间很长,至少长达四个月。这个历史进程的驱动原因是人类大脑皮层的高度发育。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发育是相互关联,彼此协调。某个器官系统的进化,必然伴随其他器官系统的退化在与自然斗争和生存压力的驱使下,直立,下肢行走;拇指对掌肌出现,形成能够对握90度的人类的手;使喉头声带等发音器官的结构-功能巨变,导推动了人类大脑皮层的革命性飞跃。由于人类大脑皮层的进化,产生了人类独有思维,语言,文字等高级神经活动能力。在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其相应退化的器官系统只有消化系统,使得婴幼儿阶段不能从母乳喂养直接过渡到进食固体食物。退一小步,是为了进一大步,从而进化到人类。即便我们观察灵长类最接近人类的黑猩猩,他们没有泥糊状食物阶段,他们从母乳喂养直接过渡到固体食物。有时,他们也吸食不同血缘幼崽的脑组织。但是,这不是作为泥糊状食物所发生的常规营养行为,而是为纯净血缘,杀灭异类子代的的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生存斗争。
  人类婴幼儿期食物形态分为液体食物(以母乳喂养为代表),泥糊状食物和固体食物三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种生活场景在大足石刻中有形象化的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潜能的发挥有赖于不同食物阶段充分的营养供应,每个阶段有各自的时间依赖性效应。过了该阶段,被压抑的潜能就无法充分表达。生长发育轨道的高低取决于每个食物阶段的最适食物能及时,充分地供应。要达到最佳生长,需要在三种食物段都进行科学喂养(犹如三级火箭的发射):生后立即开始母乳喂养(一级火箭),换奶期及时给予泥状食物添加(二级火箭),固体食物期进行自然食物,均衡膳食的合理喂养(三级火箭)。任何一级喂养偏差都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在下一个阶段无法弥补,学术上称为“宫外生长迟缓没有追赶式生长。”
  由于人类不得不经过泥糊状食物才能保证婴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这种食物形态生态学的自然历史结局,提出了两个关系婴幼儿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和终生健康的新命题:一个是,怎样科学正确,准确地实施母乳喂养,另一个是如何科学正确,准确地实施泥糊状食物喂养。我国的专业儿科医师和儿童保健医师的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由于长期受到成人营养学一些错误结论的误导,对儿童营养学家这一重要领域内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存在充满了错误。致使广大家长和看护者的人群营养实践偏移。造成我国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从生后4-6个月开始低于WHO推荐的国际参照曲线,这种低偏一直延续到青春期,并影响到生活后期的体质健康水平,造成成人期骨质稀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剧增,肝肾功能受损。

二、母乳是人类生存生态学发展的理想食物形态
  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1)在液体食物阶段,30%的婴幼儿无法享用母乳喂养。他们的抚养人不知道或没有可能获得趋近母乳成分,含有母乳重要营养物质的配方奶喂养。(2)在换乳期阶段近80-90%的婴幼儿没有及时,正确转入配方粉喂养。有的在2岁前已经使用“鲜奶”喂养。大多数使用虚假宣传的配方奶。所谓“阜阳奶粉”事件即是发生在这两个食物形态阶段里的喂养偏差。
  正如我们在比较生物学研究数据中所看到的那样,人类以下的哺乳动物必须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幼崽很快就可以进食固体食物。这有利于躲避天敌,减少双亲喂哺的负担;有利于早期独立,快速适应生活环境。人类由于大脑皮层的高度特化发达,消化系统的同步退化,必须添加衔接泥糊状食物。这是一个不得已的生态学适应。它一方面以宽谱高密度易消化形态的食物适应婴幼儿生理成熟度,保证其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它不可避免地会引发由于喂养不当或个体不适应,不耐受所致的疾病,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这是生态学异化的结局。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延长母乳喂养。
  延长母乳喂养一直被机械地解读为由生母实施本人乳房直接喂养为母乳喂养,更为激进的理想主义提出除了此种喂养以外,不得喂以包括水在内的如何液体,称之为“纯母乳喂养”。这种理论在人群营养实践中遭到了全球性彻底的失败。它忘记了一个基本的自然科学事实: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有30%的个体是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子代的结局是死亡。因为没有液体食物形态的母乳替代食物。人类同样存在着这种生态学表型,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因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比例更高。人类解决无法母乳喂养婴幼儿生存问题的手段是改造动物乳(主要是牛乳)。牛乳改造的终极目标是尽可能地趋近母乳营养成分,当然,这是一个无限趋近而不能真正等同的生态学过程。因为母乳喂养的心理学,行为学影响和感情因素较难重复,但喂养者的呵护可以在部分程度上进行类似表达,如果是生母实施,则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表达母爱。
  由此,我们推导出科学,准确,正确的母乳喂养概念是指对婴幼儿进行(1)生母直接乳房喂养自己的母乳;(2)奶母直接乳房喂养奶母的乳汁,称人乳代替喂养;(3)他人母乳经卫生,冷藏储备,用奶瓶进行喂养称人乳奶瓶喂养;(4)使用趋近母乳重要营养成分的配方粉实施奶瓶喂养喂养。这几种方法均可称为母乳喂养。这样,扩展,深化了母乳喂养。延长了母乳喂养,使得婴幼儿的早期发展有了更坚实的营养基础。有利于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和早期发展,有利于保障儿童期健康水平和生活后期健康水平。这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加强母乳喂养,降低婴幼儿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积极干预措施。
  目前存在着违背生物进化和生态学发展基本事实和规律的人为戒律,鼓吹只进行生母直接乳房喂养,不允许喂饲水的“纯母乳喂养”。将配方粉研究,生产,指导,喂养视为违法的极端主义倾向。我们应当加强生态学知识的宣传,加强,深化科学,正确准确的母乳喂养。使中国儿童的生长曲线和体质健康达到良好的生理状态,发挥个体生长发育潜能提供的最佳水平。

三、换乳期泥糊状食物是人类生态学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食物形态
  在换乳期泥糊状食物阶段80-90%孩子没有能接收正确的,连续的泥糊状食物添加喂养。没有经历“磨牙食品”的早期刺激。没有在这阶段得到“握”,“吃”等相关动作练习。营养强度低,营养密度低,营养谱狭窄。营养源单调,贫乏。适宜刺激少而枯燥。这里所说换乳期的概念是:由单纯母乳喂养为主向固体食物喂养为主过渡的生长发育时期称之为换乳期(或食物转型期)。在换乳期内(食物转型期),乳类仍是供应能量的主要营养源,泥状食品是必需添加的食物,是基本的过渡载体。在过渡期内,乳类是主要营养源。在哺乳动物仅仅母乳喂养即可满足液体食物阶段的营养供应,并向固体食物过渡。人类的母乳喂养在一些人中可能无法满足液体食物阶段的营养供应。向固体食物的过渡时母乳喂养无法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求,需要其它乳类(主要是牛乳)作为营养源供应能量,同时需要泥状食物提供其它营养素(维生素,微量营养素等)。在向成年期固体食物过渡时,非母乳(主要是牛乳)的乳类依然是婴儿的主要能量来源,因此把这一时期称为“换乳期”,表示这时期婴儿仍要吃奶,奶仍然是主要能量来源,但要更换奶的种类。这个时期内可能先是母乳,牛乳混合服用,然后转为牛乳为主。这个时期的长短人而异。把这个时期称为“断奶期”有不吃任何奶的误导,称为“转奶期”有由奶类食物喂养转为非奶类食物喂养之虞。称“换奶期”为宜,既形象又明确。这个时期里,以生后第4,5,6个月的启动阶段为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12周)的喂养不仅有营养学的意义,对小儿学“吃”,咀嚼功能发育,正确饮食行为培养均有重要意义。
  吸吮,吞咽是先天就会的生理功能,咀嚼功能发育需要适时生理刺激,正确的“吃”则需要训练培养。换奶期及时添加泥状食物是促进咀嚼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延迟添加或不添加泥状食物会使婴幼儿因咀嚼功能低下,不能摄取更多的营养,造成营养不良。泥状食物扩大了了婴儿味觉感受的范围,防止日后挑食,偏食,拒食等不良进食行为的发生。为一岁后正确进食,均衡膳食打下基础。
  咀嚼功能发育完善对语言能力(构音,单词,短句)的发育有直接的影响。许多换奶期泥状食物添加不好的婴儿,后期语言发育多有迟缓,不良等障碍。继尔产生认知不良,操作智商低分。
  泥状食物不是“副食”,是由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过渡阶段的主要食物。过去所谓“辅食添加”多有弊病,许多人,包括医务人员误解为这是可吃可不吃的食物,是不重要的食物。造成这一时期营养供应不足。“辅食”一词没有表达出人类食物过渡的特征和泥状食物的特殊重要性,不利于换乳期人群营养促进。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科学,正确,准确地加强推广换乳期泥糊状食物喂养指导,使我国婴幼儿生长发育达到理想水平。为我国独生子女和优生优育国策提供儿科学保障。

四、“营养银行”是保持健康水平的生态学内结构平衡,婴幼儿期是“营养银行”的投资期
  近年来对于儿童生长发育研究(特别是纵向研究)与成年人老化进程研究结合在一起,得到了一个关于“营养银行”的概念。这个概念凸显了早期营养对生活后期生命质量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性,改变了过去对营养素每日摄取消耗相互平衡的狭窄认识。这个概念下的营养素平衡概念认为:营养素的贮存和流失是一个生理现象,儿童期以贮存为主要趋势。进入成人期后,随着老化进程,重要营养素的生理性丢失不断增加;到了生活后期,重要营养素在儿童期摄入足量者,其丢失速率比儿童期不足量摄入者的生理性丢失速率要低,丢失发生时间晚。丢失绝对量少;这对保持生活后期体质健康水平,保持该营养素生理水平和该营养素所支持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处于良好水平具有极重要的作用。这种儿童期贮备,生活后期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的生命现象我们称之为“营养银行”。
  以骨营养状况为例,众所周知,磷,铁,维生素D和钙四种营养素是决定骨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如果在儿童期早期这几种重要营养素的补充达到生理需求量的理想水平,在生活后期就会减缓骨质丢失的绝对量和丢失速率,从而减少骨质稀疏的发生和减轻骨质稀疏的严重度。如果儿童期早期上述营养素在营养银行里存储不足,生活后期就会发生该种营养不足和由此引发的相应疾病——骨质稀疏骨质、骨脆性增加、乃至骨折。此时,再补充该种营养素,其作用仅仅是维持每日的代谢交换,不能进入到营养银行中去,也不能减缓骨质流失的速度和绝对量。
  这个观念的重要性在于:(1)矿物质营养素是“营养银行”的重要成员,它们在儿童期的贮存水平和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儿童期的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而且还影响到生活后期的体质健康状况。(2)维生素类营养素的早期态势,对儿童期健康状况有直接的干预作用,对生活后期的健康水平具有保护、调节作用。(3)对供热营养素的早期保障,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构建和生命质量,还决定了生活后期各类营养素摄入和调定水平。(4)营养素银行的运转模式表明早期营养投入的重要性。营养投入不仅包括营养素,还包括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等喂养因素在内。早期喂养对生活后期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水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五、营养投入与营养结局的平衡是天人合一的生态学要旨
  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是儿童营养结局的综合体现。评价对儿童所进行的全部营养投入要用体现营养结局的这两组指标。生长发育指标包括人体测量学各个参数,健康水平指标包括各种生化和生理参数。制定上述各个参数正常值的工作还有许多空白,这些基本数据的积累性研究应当受到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和投资。生长发育研究的重点已由横向研究转向纵向研究,生长速率值的学术和实用价值要重于距离值。机体不是“试管”,不是“加入”什么营养素,便会有相应的营养结局。生长发育是一个目前还知之不多的领域。儿童期的营养投入与营养结局似乎不是线性关系,如果用生长速率与营养密度强度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曲线或幂指数关系。这可能是在生长发育遗传潜力与实际表达之间存在差异,而影响这种差异产生的危险因素目前并不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是新世纪的先导性研究课题。
  营养投入需要遵循的规则是“自然食物,均衡膳食”。在乳类食物阶段,母乳喂养是符合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的最佳自然食物,且营养素均衡全面。实践证明,所谓“滴水不沾”的“纯母乳喂养”的可行性是令人忧虑的。对于那些生长发育很快的个或母乳不足的个体如何加强营养投入是当前应当加以重视的课题,这里要强调的是:应当是营养学喂养理论服从儿童生长发育实践的需要,而不是按照某种教条限制儿童生长发育。要使儿童从儿童期起就能接受各种各样的食物必需从换乳期(或称食物转型期)喂养开始。广谱味觉刺激应该在母乳喂养行将结束时之际加以实施,这为日后顺利进行充足的营养投入奠定了基础。泥状食物添加不仅具有营养学意义,而且具有促进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发育的意义。固体食物阶段要避免偏食,挑食,异食,拒食等不良进食习惯,应当注重(家长)喂养行为和(儿童)饮食行为的培养,营造轻松,愉快,安静的进食环境,食物色,香,味型具佳等饮食心理学问题。儿童期膳食要求经常变换食物的形式,味道,不仅仅是一个烹调技术或食谱安排的问题,还是诱发食欲,保持良好食物兴奋性的营养心理学课题。
  营养行为与营养结局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关注。刚刚结束运动,愤怒,抑郁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其婴儿生长发育不良,哭闹,烦躁不安;长期在不安,喧闹,紧张环境中进食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偏多;过多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加强了快速动眼期睡眠,通过丘脑作用而抑制了催乳激素和生长激素的释放,胰岛素亲和力下降,甚至其结合点丢失;进食速度快,吃大块,单位时间内吃的块数多,咀嚼少,偏爱某种食物等“肥胖样进食”导致产生肥胖;饥饿,半饥饿等所谓“减肥疗法”造成生长激素分泌损伤导致生长迟缓,不长个。不良营养行为造成儿童期乃至成人期行为偏差和心理变态是今后一个重点研究课题。长期不规则进食产生儿童压抑,退缩,潜能发育障碍,或霸道,跋扈,攻击行为等在独生子女身上已屡见不鲜。生长不良( Failure to thrive)是当前城市,快速脱贫致富地区流行的营养学问题,是由行为-喂养偏离,心理偏差致病的一个典型代表。
  营养气氛(或称进食气氛)包括烹调过程与家庭进食。尽量让儿童亲临食物烹调的全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儿童接受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烹调技术,饮食文化的多种教育,同时养成参与家庭劳动,爱惜食物,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德教育。家庭进食或集体进食指家庭成员或朋友围桌而坐,充满亲情,愉快交谈,祥和进食。通过这个过程儿童受到适度摄食,充分咀嚼,细嚼慢咽等正确进食习惯的熏陶,同时加强人际交流,社会性合作性的养成。西方的“快餐”不仅有诸多的营养学弊病,快餐店进食还造成以孤独,离群,封闭,压抑,自私为特征的“快餐一代”。这群人结婚率低,离婚率高,自杀多,是目前西方世界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家庭烹调和家庭进食是保持民族文化特征和人文传统的重要载体,营养和食物是人类文化代际传播的重要载体。营养的社会学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六、儿童营养学是探究生态学与健康的前沿课题区域
  儿童营养学是从成人营养学演化出来的,但它迥异于成人营养学。儿童营养学面对的是生长发育这一生命现象。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是营养结局的重要内容。影响营养结局的因素不仅是营养素本身,营养行为和营养气氛与营养素一起共同影响营养结局。从胎儿期到生后第一年内,婴幼儿要经历从宫内生长发育到宫外生长发育两个截然不同的生命环境。要完成生物成熟度到基本生存能力获得的生命过程。要适应从胎盘营养到消化道营养两种营养方式。要从单一胎盘不经口液体营养迅速过渡到经口液体营养,泥糊状营养到固体营养的巨大变化。身长要增加25厘米,体重要增加整个孕期相同时间内的3倍。这是我们所能看到无与伦比的营养学革命性飞跃。从学术方面它包含了生理学,生化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从营养实践方面它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习俗和宗教等内容。要使婴幼儿生长发育人群水平提高,必需把正确的知识和观念让每一个抚养人都了解和实行。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以下一些有关儿童营养学结论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
(1)孕前营养准备。旨在为胎儿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营养环境,去除危险因素。
(2)孕期营养监测。旨在减轻孕早期的细胞水平营养不良,调节孕中期营养均衡,预防孕晚期体重增重过速和过重。
(3)扩大和深化母乳喂养,抓好哪些无法实施母乳喂养儿的趋近母乳化配方粉喂养。抓好换乳期配方粉喂养,两岁以内不使用鲜奶喂养。
(4)重视和加强泥糊状食物喂养。不再使用“辅食”,“断奶期食物”等错误用语。“辅食”系“Complymentary Food”,“Supplyment Food”的错译。“断奶期食物”系“Weaning Food”的错译。以上诸词在英文中仅仅是“添加”之意。绝无“辅助”,“断奶”含意。由于中文的词义犀利,“辅助”的外延是不重要,可有可无,误导群众轻视泥糊状食物的重要性,导致泥糊状食物喂养不力。“断奶”一词导致失去奶类食物的正常摄入。我们提倡“终身服奶”。
(5)固体食物阶段强调“自然食物,均衡膳食”,严禁儿童期服用所谓“补品”,“保健品”,“软饮料”。劝阻使用“速食食品”喂养儿童。

七、加强儿科营养学家队伍的建设
  儿童营养学家与公共营养学家成人营养学家的培养有所不同:儿科营养学家除接受营养学训练外,还应当接受严格的儿科学训练,具有执业儿科医师的执照。儿科营养学家与一般儿科临床医师训练也有所不同,他们应当掌握临床医学研究,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流行学研究方法学,通晓儿童生长发育知识。迄今为止,我国尚无为此目标而设立的训练课程,这是儿科教学布局上应当加强的一个重要学术方向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生物进化,人类学,生态学。科学史等重要基础知识的修养。我国目前此事与儿童营养有关的队伍,从其教育背景,科学训练,学术修养,论文学术水平,科研作风,研究素质等六个方面分析不具备相应的要求。对儿童营养的理论,决策和见解诸多错误和曲解,似是而非,无科研事实依据的宣传直接干扰儿童保健工作的正确开展。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儿童期生长发育和早期发展的医学诊断,指导是执业医师的医疗行为,执业医师要通过严格的再教育培训和考试取得资格后实施。其他非执业医师的专业人员不应当将普通营养学常识当作指导性意见影响包括儿童食品的标准制定等一系列官方,公众的注意力。误导我国儿童生长发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宗一. 中国儿童生后一年生长速率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1,29(5):270.
2丁宗一.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3,1(3):134.
3丁宗一. 90年代母乳喂养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4,32(5):311.
4丁宗一. 九十年代儿童营养研究前沿.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5,3(2):110;3(3):193;3(4):271.
5丁宗一. 中国0-72个月儿童生长纵向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6,34(2):93.
6丁宗一. 增强儿童体质研究为基础儿科学的重要前沿.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51.
7丁宗一. 加强保健科学研究提高生命生活质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7(1):1.
8丁宗一. 儿童营养学进展.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3):174-183.
9丁宗一. 儿童保健工作在新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1):644-645.
10杜丽蓉,丁宗一.贫困地区女童公共卫生问题及对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2(2):100-102.
11丁宗一. 儿童骨骼的营养与发育.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20-22.
12丁宗一. 杜丽蓉.母乳重要营养物DHA和AA添加喂养与婴幼儿生长速率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1):20-22.
13丁宗一.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1):641-643.
14丁宗一. 我国儿童保健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481-482.
15丁宗一. 人类不可逾越的营养阶段——泥糊状食品喂养.雀巢营养论坛,2004,1:8-11.

作者简介:丁宗一,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