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是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尽管铁研究的历史和受重视程度均胜过其它任何微量营养素,但是铁缺乏和贫血仍然是全球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对孕妇和儿童的影响最为严重。铁缺乏和贫血影响心理智能发展,降低作功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影响妊娠结局以及孕产妇和儿童的存活率。因而铁缺乏和贫血的防治一直是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关注的热点。 过去几十年中,许多国家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作出了很大努力,采取措施控制缺铁性贫血。这些措施主要针对孕妇和儿童的。包括发放口服补铁剂,食品强化铁,营养宣传教育等。但是在许多地区,贫血和缺铁的状况仍然很严重。1999年WHO的报告预测,全球贫血人数20亿,缺铁人数估计高达50亿。从这些数据看,控制贫血的策略似乎收效不大。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很多解释,其中之一认为,高危人群补充铁剂的长期效果不令人满意,因为这些项目不总是能够涵盖最高危的人群,而且社区动员的力度不够大,不能保证补铁剂的有效发放。加上补充铁剂所产生的副作用使项目的依从性较差。引起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铁缺乏外,还与疟疾、肠道寄生虫、传染病、遗传性血红蛋白病以及其它膳食营养问题,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缺乏等有关。且这些致病因素可以相互作用,当缺铁的情况得到改善时,其他方面病因将起更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在控制贫血方面取得成功,必须考虑所有可疑因素。 在WHO最近召开的缺铁性贫血国际大会上,有些学者对全球贫血和铁缺乏预测数据的准确性提出质疑。并认为今后的研究不是为了得到最大的贫血患病率数据,而是要致力了解决贫血问题,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要确定致病因素以及引起功能损害原因,是铁缺乏本身?还是缺铁性贫血?或者其他原因的贫血所引起的?预测贫血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程度和相对危险度。同时制订有效清晰的干预措施和目标,以切断引起健康损害的途径。并确定能有效测量并以生物学过程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以证实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我国在铁缺乏和贫血的调查研究和防治干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和结果。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贫血患病率较十年前有所降低,但是在儿童青少年和孕妇中,贫血患病率仍在12%~39%。 本专集在学术报告厅中收集了北京、上海等地儿童青少年和孕妇贫血和铁缺乏的调查以及补铁干预的研究论文4篇,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诊断铁缺乏和贫血的综述一篇。在焦点论坛中围绕高危人群-妇女和儿童,就贫血对其发病率、死亡率和功能损害的影响和补铁治疗的国内外研究证据进行了阐述。在情报站中介绍了2000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营养性贫血咨询小组(International Nutritional Anemia Consultative Group, INACG)组织召开的缺铁性贫血国际大会的背景、贫血概念的演变,全球贫血和铁缺乏预测数据的来源,今后需要研究的主要领域和项目,以及控制铁缺和贫血的措施。希望本期内容能为大家提供一些信息和参考。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加上准备的时间较仓促,难免存在错误与不妥,谨请批评指正。 |
孙建琴 教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预防医学教研室副主任 上海市营养学会副秘书长 达能营养中心科学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