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预防医学教研室 蔡美琴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 )是与营养有关的重要的青春期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病。为了了解上海市区青少年一般营养状况和缺铁性贫血发病情况,探讨贫血与智力、体格发育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膳食调配达到防治IDA的目的,我们在本市一所中学进行了上述各项调查研究及为期三个月的营养干预试验。
1 内容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上海某中学13—15岁志愿参加的健康学生,共478名,不包括患急慢性疾病和校级以上运动员。
1.1 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采用称重法(在校就餐)和记录法(在家就餐),连续登记五天,采用食物营养成分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测量器具均经校正。
1.2 血液检查:
每一调查者均抽5ml静脉血,检测指标包括Hb(血红蛋白)——氰化高铁法;SF(血清铁蛋白)——反抗体放射免疫法;FEP(细胞内游离原卜啉)——萤光分光光度法;SP(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和血清VitA——荧光分光光度法。采血前,每人每天服用叶酸片5mg,共14天,以排除缺乏叶酸引起的贫血。
1.3 缺铁性贫血原因的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以Hb为因变量,下列10个因素为自变量,即: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偏食、母亲文化程度、每月伙食费、平均每天总蛋白、动物蛋白、总铁、血红素铁、VitC和总热能的摄入量,分析与贫血相关的危险因素。
1.4 贫血与智力发育关系的配对分析:
贫血组选自13岁组Hb?12g%、FEP?50ug%、SF?16ng/ml的男女学生;对照组选自与贫血组同班、同岁、同性别、同出生顺序及相似家庭经济状况、父母职业、文化程度的学生,1:1配对,共29对。采用修订后的韦氏儿童智力表(WISC—R),用双盲法测试。
1.5 体格发育测试:
测试对象选自被调查者中13岁组男女学生,愿意合作者,共155人。
测试指标包括:速度素质用50米跑成绩表示;耐力素质用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成绩表示。静态工作能力用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和背肌力指数(背肌力kg/体重kg)为指标。按《199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评价综合评分表》(1)一书的标准评分。
采用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Hb、SF的含量与各测定指标的线性相关关系。
1.6 学校午餐的改善试验:
在营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校学生中所存在的营养问题,从1995.3.2-6.2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午餐改善试验。
试验组选自在校就餐的学生101人;对照组选校外就餐的学生101人。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构成与Hb均值在试验前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
试验组每周菜单均根据当时食物供应情况和午餐的营养素需要量定制,并由专门训练的厨师烹调,由被试者自己记录每天所消耗的食物量;对照组自由在家就餐,也记录每天所消耗的食物量。两组数据分别输入营养计算软件数据库。试验前后分别测量Hb、FEP、SF、SP和血清VitA以及身高、体重指标,用SPSS.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膳食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几种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均未达到推荐的膳食参考摄入量标准(DRIS),见表1。
表1 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平均摄入量x ?S
2.2 血液检查结果:根据Cook等(3)评定铁营养状态的方法,将铁缺乏状态分为三期:(1)缺铁期(ID),SF?16ng/ml;(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IDE),SF?16ng/ml,FEP?50ug/dl;(3)缺铁性贫血期(IDA),指标同IDE,加上Hb?12g/dl。前二期又称为隐性贫血,三者总称为铁缺乏症。按照上述划分标准,这次调查结果列于表2、表3。
表2 男女学生铁缺乏症的发生率(%)
年龄 |
|
男 |
|
|
|
女 |
|
(岁) |
n |
ID* |
IDE |
IDA |
n |
ID |
IDE |
IDA |
13
14
15
合计 |
53
75
62
190 |
47.2
—
—
— |
56.6
44
41.9
46.8** |
20.8
16.0
10.8
15.8** |
|
112
74
102
288 |
57.1
—
—
— |
67.9
63.5
53.9
61.9 |
34.8
32.4
30.4
32.6 |
表3 被检学生Hb、FEP、SF水平(x?S)
年龄 ( 岁 ) |
|
男 |
|
|
|
女 |
|
N |
Hb g / dl |
FEP ug / ml |
SF ng / ml* |
n |
Hb g / dl |
FEP ug / ml |
SF ng / ml* |
13
14
15
合计 |
53
75
62
190 |
12.9 ± 0.83
13.3 ± 1.16
13.6 ± 1.66
13.3 ± 1.29 |
52.8 ± 7.5
51.5 ± 10.9
49.7 ± 7.9
51.1 ± 9.2 |
16.3
—
—
— |
|
112
74
102
288 |
12.4 ± 1.07
12.7 ± 1.12
12.6 ± 1.15
12.6 ± 1.12 |
54.3 ± 10.3
55.5 ± 10.4
51.4 ± 4.7
53.7 ± 8.6 |
15.5
—
—
— |
表2可见,IDE、IDA的发生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从表3可见Hb均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FEP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这些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铁缺乏症的发生率减少。这可能由于机体发育速度趋缓,对铁需求量减少,而使铁营养状态趋于好转。
2.3 与贫血有关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F=1.5的水平上,对于血红蛋白值作用显著的相关因素有总热能、血红素铁、动物蛋白、维生素C和有无偏食习惯。
同时,进一步分析贫血与偏食的关系,将被调查者分为两组,偏食组和不偏食组。发现偏食组的贫血率为48.6%,而不偏食组为22.1%,两者的贫血率有极显著的差别,与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相同。
2.4 贫血与智力发育的关系探讨,表明贫血组学生的三种智商(言语、操作、全量表智商)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同时进行两组学生近期学习成绩比较,结果也同智商测定近似。
2.5 贫血与体格发育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男女学生中,Hb值与速度、耐力素质呈直线正相关关系;在女性组,她们的血清铁蛋白值也与速度素质呈正相关关系。其余的指标(即握力指数、背肌力数、运动后心率恢复正常的时间)均与Hb、SF值无相关关系,见表4。
表4 Hb、SF值与体格发育各指标的线性相关
|
男 ( n=47) |
|
女 ( n= 107) |
|
R P |
回归方程 |
|
R P |
回归方程 |
Hb 与速度素质 |
0.573 < 0.01 |
y=-29.09+3.50x |
|
0.481 < 0.01 |
y=-6.64+1.79x |
Hb 与耐力素质 |
0.605 < 0.01 |
y=-28.29+3.46x |
|
0.358 < 0.01 |
y=-3.997+1.46x |
SF 与速度素质 |
0.250 > 0.05 |
— |
|
0.329 < 0.01 |
y=13.1+0.098x |
2.6 营养调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每顿午餐均保证了易缺乏的营养素的供应,如蛋白质、VitA、VitB1、VitC和钙等均达到每天DRIS的30%以上;而对照组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试验前后无明显差别。
试验前后分别测定了Hb、FEP、SF、SP和血清VitA,以及身高、体重指标,并作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见表5)试验前后自身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血清VitA有显著差别;体重前后变化无显著性。
表5 两组学生试验前后自身差值的比较(x2-1?SD)
|
身高 cm |
体重 kg |
Hbg% |
FEPug% |
SF* ug / ml |
SPg% |
血清 VitAug% |
试验组 |
1.42 ± 1.01 |
0.35 ± 1.4 |
1.2 ± 0.88 |
-4 . 1 ± 4 . 9 |
21.9 |
0.66 ± 1.0 |
3.7 ± 19.3 |
对照组 |
0.716 ± 0.64 |
0.21 ± 1.8 |
6.10 ± 0.49 |
0.36 ± 4.9 |
17.2 |
0.13 ± 0.8 |
- 2.4 ± 16.7 |
t 值 |
5.95 |
0.6 |
10.87 |
6.43 |
7.92 ( x 2 ) |
4.16 |
2.44 |
P |
< 0.01 |
> 0.05 |
< 0.01 |
< 0.01 |
< 0.01 |
< 0.01 |
< 0.05 |
试验组贫血率从改善前的32.7%降至改善后的7.9%,经卡方检验,差别有极显著性;对照组试验前贫血率为33.7%,试验后为27.7%,差别无显著性。
3 讨论
3.1 缺铁性贫血与智力、体格发育的关系:
儿童患贫血时是否对其智力和行为发生直接的影响,这是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2)。曾报道,铁缺乏可使体力下降,而且其下降程度取决于Hb降低的程度及铁缺乏的程度。本次调查也发现,男女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随着Hb值的减少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Hb减少时,血液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使得因肌肉活动而增加的氧耗不能充分满足,大量CO2积聚,肌肉产能因缺氧而受限。另外,对于早期隐性缺铁对身体素质指标的改变的问题,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2 青春期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饮食习惯:
从近几年的全国营养调查(3)中可以看到,微量营养素缺乏普遍存在,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问题很严重。本次调查也发现,他们摄取的热能、蛋白质、VitB1、B2、A和钙等都低于推荐的摄入量标准;铁的供给量虽能满足要求,但吸收利用差,机体仍表现为缺铁。国外也有相似的报道,青春期儿童的饮食习惯和营养状况是一生中最差的,且女孩比男孩更严重。研究原因有二,一是要求独立意识和来自同伴、社会的影响,包括不吃早餐和不科学地控制饮食;二是来自父母家庭的影响。双职工家长因受时间、精力限制不可能合理安排三餐,且有些家长缺乏营养知识,造成挑选食物的盲目性;也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溺爱,造成学生挑食、偏食现象日趋严重。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就餐,所以给予一个合理的符合营养要求的午膳变得相当迫切。我们三个月的午餐干预试验做了一个初步尝试,结果是可喜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研究组:1985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质评价表,下册,1985年。
2.邓会芬,邓远梅,甘丽美等。缺铁性贫血对少年儿童学习和运动能力的影响。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115-116
3.葛可佑,常素英。中国居民微量营养素的摄入。营养学报,1999,21(3):32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