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许榕仙 
福建医科大学营养保健系,福州 350004
 
摘要:目的:了解福州市高校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方法:整群抽样,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得分偏低,行为得分次之;知识得分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升高,行为得分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占38.2%;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性别、年龄、职业、BMI、睡眠时间、运动量与高血压发生有关。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首选健康教育方式都是知识小册,其次为电视专题和专家讲座。
关键词:社区居民  健康  知识  态度  行为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是一项投资少效益大的预防保健对策,它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个体与群体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各种急、慢性病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高血压(Hypertension)、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种常见的慢性病、多发病,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有直接密切的关系。为了解福州市高校社区居民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今后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周期性计划提供依据,及更好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和社区健康促进课题研究,于2003年4~5月,对福州市怡山社区1022名居民进行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抽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福州市高校社区之一的怡山社区的1022户居民进行入户直接采访调查。
1.2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两大部分。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等。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自己的血糖值、血压值、糖尿病、高血压并发症、治疗原则、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
1.3问卷设计:问卷自行设计,经过预调查和讨论修改而成。共有知识题8个,态度题4个,行为题9个,分别评K分、A分及P分,满分Z为40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知识、态度、行为越好。
1.4质量控制:回收问卷,录入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方法筛除、替代录错或缺失项,剔除规律卷、问题卷。本次调查发出问卷1022份,回收915份,回收率88.6%,其中有效问卷905份,有效率98.9%。
1.5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0.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有效人数为905人,其中男性499人(55.1%),女性406人(44.9%);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大专、中专及职高、初中、小学分别占55.2%、20.9%、15.7%、6.5%、1.7%;职业分类中教师、公务员、科技人员、工人、企业管理人员、服务员、个体经营者及其他分别占46.3%、9.3%、18.3%、5.2%、0.6%、1.0%及19.3%。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有42人,占4.6%,其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12%)。体重超重者(BMI>23)占33.8%,肥胖者(BMI>28)占4.4%,超重和肥胖者合计为38.2%,属高危人群。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有157人,占17.3%,其中男性109人,女性48人,男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将年龄分为20岁~、40岁~、和60岁以上三个组,分别为330人(36.5%)、249人(27.5%)、305人(33.7%);由表1可知,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由表2可知道,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表1、不同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
年龄组(岁)
调查人数
患病人数
患病率(%)
〈20
21
0
0
20~
330
5
 1.5
40~
249
32
 12.9
60~
305
120
 39.3
总计
905
157
 17.3
 
表2、超重与正常体重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比较
组别
患高血压
未患高血压
总计
BMI<23
97(13.9%)
582
679
BMI≥23
60(26.5%)
166
226
合计
157
748
905
(注:Χ2=17.783,P<0.001)
2.2高血压相关因素分析
    以高血压为因变量,12个相关因素为自变量,应用单因素1:1配比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高血压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为性别、年龄、职业、睡眠时间、运动等6项因素与是否患高血压有显著性相关(P<0.05),见表3。
表3.高血压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编号
变量名
B
SE
WALD
SIG
Exp(B)
1
性别
0.699
0.187
13.963
0.000*
0.479
2
年龄
0.087
0.008
116.479
0.000*
1.091
3
BMI
0.104
0.030
66.090
0.000*
1.202
4
职业
-0.232
0.049
22.791
0.000*
0.793
5
文化程度
0.137
0.081
2.843
0.092
1.147
6
睡眠时间
-0.221
0.103
4.612
0.032*
0.801
7
吸烟
-0.307
0.285
1.161
0.281
0.736
8
饮酒
-0.485
0.252
3.718
0.054
0.616
9
高盐饮食
-0.205
0.144
0.723
0.054
0.752
10
油炸食品
-0.099
0.306
0.016
0.745
0.905
11
甜食
-0.104
0.247
0.145
0.703
0.901
12
运动
0.414
0.207
5.234
0.022*
1.607
*:P<0.05.
2.3问卷得分及K-A-P相关性分析:
表4、问卷得分情况
 
满分
平均分
及格率
高分率
K
16
5.85±3.66
18.6%(≥9.6)
5.1%≥(12.8)
A
8
4.40±1.19
45.9%(≥4.8)
3.3%≥(6.4)
P
16
8.43±2.38
30.8%(≥9.6)
3.2%≥(12.8)
Z
40
18.68±5.45
18.9%(≥24)
1.2%(≥32)
 
表5、K-A-P相关性分析
 
A
P
Z
K
0.347*
0.291*
0.875*
A
 
0.194*
0.537*
P
 
 
0.647*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由表4可知,居民的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三方面得分均较低。其特征如下:(1)性别:健康分男性为5.483±3.624,女性为6.311±3.638,女性高于男性,差别有显著性(P<0.01);男、女健康行为均分分别为8.077±2.557和8.852±2.20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两性的健康态度分无明显差异;(2)年龄:不同年龄组健康知识、态度得分无明显差异,但健康行为得分则随着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其中以>60岁组行为得分最高:(3)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健康知识得分亦不相同(P<0.01),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高,说明文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健康知识的接受;但其健康行为得分没有呈相同趋势(P>0.05),说明居民有一定的健康知识,但不一定能形成相应的健康行为。(4)由表5可看出K-A-P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表6.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知识得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大专以上
中专及职高
初中
小学
本科及以上
0.886
0.916
0.258
0.027
大专
 
0.842
0.336
0.034
中专及职高
 
 
0.310
0.030
初中
 
 
 
0.133
 
表7.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喜欢的健康教育方式
 
专家讲座
知识小册
社区广播
电视专题
社区宣传栏
本科及以上
200
278
25
199
67
大专
53
97
18
72
29
中专及职高
50
67
7
59
35
初中
12
26
6
34
8
小学
1
4
2
10
0
由表7可知,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健康知识来源中,专家讲座、电视专题和社区宣传栏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知识小册是各层次居民的首选。
 
3 讨论
健康行为的转变首先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态度,才能实现由知识→态度→行为的转变。从本调查结果看,高校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相当的欠缺,知识得分仅18.6%及格。考虑到本次调查的是高校社区,健康知识得分如此之低,受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他社区则更令人担忧。同时本次调查也显示,居民健康态度得分情况较好,而且通过相关性分析,居民健康知识和态度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这是开展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基础及有利条件,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
本调查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有直接的影响。女性的K、A、P分值均比男性高,且知识分和行为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态度分没有明显的差别,可能由于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及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所致,说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是影响男女行为及总的得分差别的主要的原因。掌握了一定的健康知识并不意味着就会形成健康的行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健康知识的获得是行为转变的必要前提之一,故男性是今后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人群。
调查还显示,文化程度高的人群,健康知识得分也高,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与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得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初小文化程度居民是普及健康知识的重点。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书报、电视目前仍然是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知识教育最喜欢的也是最有效果的途径,当然居民也看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和听广播。因此,今后健康教育机构应加强、加大与大众传播媒体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制作出更多的城区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电视节目和报刊栏目并安排在黄金时间播放和较好的版面刊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对象当前所处的K-A-P模型中的位置,把健康教育的普遍性、特殊性和有效性相结合,提高居民和重点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并实现健康行为的转变,以至最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