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任 立*  王淑芳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合肥  230061
 
摘要:  我国农村地区因喂养不当造成婴幼儿健康损害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父母缺乏营养知识是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表明,营养教育作为改善农村儿童营养和生长发育状况的一种干预措施,在我国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是切实可行的。70%以上目标人群愿意接受教育,通过一年的教育干预,60%以上的目标人群营养知识知晓率比教育前和对照人群明显提高(P<0.05);但断奶后幼儿膳食结构不合理改善不明显(P>0.05),提示行为的改变不象认识和态度那样快速明显,影响因素很多,因此,营养教育需长期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并且选择教育途径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关键词:  农村  婴幼儿家长  营养教育
 
营养教育作为一种大众营养改善与促进手段,在世界范围内正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崇。我国农村地区因喂养不当造成婴幼儿健康损害的现象仍较为普遍,父母缺乏营养知识是主要原因之一[1],通过开展营养教育,提高父母营养知识和喂养知识,从而改善农村婴幼儿营养及生长发育状况,提高儿童身体素质,是我国现有经济条件下一项切实可行的营养干预措施[2]。1997年6月~1998年6月,作者在我省青阳县农村开展“安徽省营养教育研究—农村婴幼儿家长营养教育”,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抽取青阳县城东乡为教育组,选0~3岁婴幼儿父母及其他看护人为研究对象,另选条件相似的蓉城镇作为对照。
1.2 方法
1.2.1基线调查  以问卷形式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现场直接询问,内容包括婴幼儿喂养及营养知识(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小儿常见营养缺乏病及其预防等),家长对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态度和喂养行为,询问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1.2.2实施教育  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实施营养教育,举办“父母课堂”、“孕妇课堂”、卫生人员面对面咨询教育,有针对性的制作、发放宣传材料,包括“致孕妇和婴幼儿母亲的一封信”、“科学喂养 聪明健康”、“婴幼儿营养与膳食指南”等。
1.2.3效果评估  针对基线调查确定的营养问题的改善状况及研究初始提出的预期目标,采取现场考核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效果评估。
1.3 数据处理  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问题编码经核对后进行数据录入,频度指标、均数和方差分析、t检验等。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基线调查0~3岁婴幼儿家长729人,母亲占85.2%,其次为父亲7.5%,(外)祖父母等其他看护人7.3%;父母文化程度以小学及初中为主,母亲文化程度较父亲低,差异显著(P<0.05)(表1);0~3岁婴幼儿主要看护人为母亲,占87.4%,其次(外)祖父母10.3%,父亲及其他看护人占2.4%。
 
表1       婴幼儿父母亲文化程度(%)
 
文盲
≤3年
小学毕业
初中
高中
大专以上
父(7.5%)
4.0
9.9
36.8
43.5
5.2
0.7
母(85.2%)
10.4
15.0
43.3
28.4
2.6
0.3
2.2 营养教育KAP  基线调查表明,调查对象营养知识总体认知水平普遍较低,得分率平均31.9%,教育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 70%以上的调查对象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是良好的,愿意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和喂养知识,有8.5%的家长虽然表示愿意按宣传的方法做,但经济有困难或没时间(表2);
1岁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平均90.5%,平均断奶月龄12.5个月,18~24月龄断奶占7.6%,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婴幼儿辅食添加时间较迟,绝大多数半岁以后才开始,而且量少质差,品种单一,主要为米饭、稀粥等谷类食物和蔬菜,加上少量鸡蛋,而鱼、肉、动物肝血和豆制品等几乎很少添加。
表2.   729名家长KAP水平(%)
 
 
不知道
回答正确或愿意
回答不正确或不愿意
教育组
营养知识总体认知水平
32.2
31.9
35.9
 
愿意接受营养知识
20.8
70.7
8.5
对照组
营养知识总体认知水平
30.2
31.1
38.7
 
愿意接受营养知识
14.7
75.0
10.3
2.3 教育途径选择  受调查者有关营养知识主要信息来源依次为电视节目、书报杂志、亲属传授和医生介绍,其喜欢的营养教育途径依次为:电视节目(54.7%)、乡村医生家访(34.2%)、书报杂志(31.7%)、开会介绍(16.5%)等。
2.4效果评估  通过一年营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教育前比较:教育组调查对象营养知识知晓率增加33.5%,差异极显著(P<0.01),母乳喂养率提高4.5%(P>0.05),正确掌握辅食添加方法的增加27.4%,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营养知识知晓率增加16.7%,差异显著(P<0.05),正确掌握喂养方法的提高了28.9%。但教育前后断奶儿童膳食结构改善效果不明显(P>0.05)。
3讨论
3.1营养教育作为改善农村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一种干预措施,在我国农村现有经济条件下是切实可行的。本研究表明,农村当前存在的儿童营养问题并不是由于经济落后、食物资源匮乏所致,而是家长缺乏营养知识造成的,家长们不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及与饮食关系、食物的营养作用及正确的喂养方法,因此要解决农村儿童营养问题,必须在农村大力开展营养教育,提高家长营养知识水平,改变一些传统的不合理的喂养习惯。
3.2根据健康教育“KAP”模型[3,4],首先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良好的接受教育的态度,才能实现行为的转变。本研究表明,青阳县农村儿童家长的认知水平和行为率较高,但营养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喂养行为方面存在不少误区,传统的喂养观念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仍主导着年轻父母的思想,因而产生不合理的喂养行为[5]:辅食添加过迟、质差量少、幼儿膳食结构极不合理、几乎很少吃鱼肉、动物肝血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食物。因此在设计营养教育方案时,提示将上述薄弱环节作为重点内容加以宣传,并要长期坚持,良好的态度和良好的膳食行为有正相关关系[6]
3.3营养教育途径直接影响受教育对象的范围和教育效果,因此选择教育途径要注意其可行性和可接受性[7]。本研究表明,农村喜爱的教育途径主要是电视节目、乡村医生家访、书报杂志和开会介绍等,这一结果与有关报道一致[8]。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选择比例最高的教育途径—电视节目也仅占半数多一点,而其他途径的选择也占相当比例,加之农村家长有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因此提示营养教育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多种途径并进,以电视和乡医家访为主,同时举办“父母课堂”、发放宣传画等,这样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3.4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有赖于其看护人营养意识的提高和喂养行为的改变。本研究表明,通过一定时间的教育,目标人群的知识和态度改变效果明显,但行为的改变不象认识和态度那样快速明显,这其中影响因素很多,一方面由认识转变到行为转变其本身就是一个长期过程,另一方面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及受教育程度等均会影响喂养行为的改变,提示营养教育需要长久进行下去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4 参考文献
1 李文军,等. 中国较贫困农村婴幼儿喂养方式及其与生长发育的关系.卫生研究,1994,23(6):361
2 李滢,等. 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婴幼儿家长营养教育活动评价.卫生研究,1996,25(5):316
3  Bookman, D. 健康教育的“KAP”模型及设计(二).华西预防医学,1990,1:50
4  Bettinghaus, EP. Health Promotion and knowledge – Attitude – Behavior continuum. Prev Med,1986,15:475
5 何孜子,等. 广东省母亲育儿营养知识态度调查分析.卫生研究,1997,26(1):60
6  Long DL. Nutrition knowledge of sports physical therapists. J Orthop Sport phys Ther, 1989,10:257
7张永鹏,等. 四川省城乡成人营养的“知-信-行”的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3,27(1):22
8 Georgia SG. et al. Designing appropiate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the chinese: the urban and rural nutrition situation in sichuan. J Trop Pediatr, 1991. 37

 
作者简介:任立,女,副主任医师,多年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E-mail: rlrl1005@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