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类的营养及其影响因素
Lipid Nutrition and Related Affecting Factors
柳启沛王劲
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32
脂类的营养及其相关问题的报告较多,涉及食物中脂类的生物学作用、安全性;不同食物、膳食模式(或膳食成分)、体力活动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人群血脂特征和血脂异常;遗传代谢疾病的脂质代谢研究;食物脂质成分分析;不同脂肪酸对肥胖、抗炎、心脏电生理;母体膳食脂肪摄入对子代摄食行为和糖代谢的影响;共轭亚油酸的摄入量和生物学作用;维生素E类的体内代谢和对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等内容。现摘其要者于下:
1.影响血液脂类的因素:斋月禁食对机体、特别是血液脂类代谢等的变化如何?此等改变对机体有否益处?研究是在泰国穆斯林教徒中进行的,教徒们在一个月的斋月中从黎明禁食至日落。斋月前1天(0d)、29d及禁食最后1天的空腹血分析结果显示:斋月前1天与斋月29天,体重、BMI和体脂%下降,而血糖和肌酐明显升高。血清尿酸、AST、ALT、碱性磷酸酶、BUN、TG、TC、HDL和LDL未有变化。血浆总脂肪酸波动轻微,仅少部分脂肪酸波动明显:C18∶4、C20∶0、C20∶2、C20∶3、C20∶4、C22∶6。结果表明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严格穆斯林徒在斋月禁食,从多数血生化指标的结果看,未有明显的对机体有益的改变。
维生素E对血液脂类成分的影响有数篇报告,如膳食生育三烯酚对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增加兔血清胆固醇的作用,由于生育三烯酚(T3E)可通过增加羟甲基戊二酰CoA还原酶降解来减少胆固醇合成;及通过减少内皮细胞凝集素表达来降低单核细胞迁移和泡沫细胞的形成。T3E存在于棕榈油精和一些谷类中。以半合成致动脉粥样硬化膳食喂饲新西兰兔4个月。饲料中分别含有小麦麸皮(WB)或未加工谷类粗粉(NPM);精制棕榈油、或红棕榈油、葵籽油、大豆油。结果:1)10%NPM和40%WB中分别含T3E均在1300ppm左右,即全麦面包可提供大量的T3E;2)哥伦比亚棕榈油比马来西亚棕榈油的T3E含量更高(810vs 530ppm);3)各种食用油在致动脉粥样硬化膳食升高血清胆固醇和LDL方面无显著性差异;4)棕榈油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LDL的倾向;5)血脂中的T3E水平与各自在膳食中含量比例趋势相同。
高脂膳(HFD)降低葡萄糖感受基因的表达,即GLUT-2和葡萄糖激酶(GK),可危及成年大鼠胰岛素信号。GLUT-2有助于葡萄糖在β-细胞中转运,GK是糖酵解的限速酶。转录因子PDX-1对于β-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作用。子宫中的暴露被认为是导致子代在代谢上使成年易于形成Ⅱ型糖尿病。“孕期高脂膳后降低新生大鼠葡萄糖激酶和PDX-1的表达”的研究,是采用妊娠第1(HF1)、第2(HF2)、第3(HF3)周和所有3周(HF1-3),饲养HFD的母体产出的新生大鼠的胰腺组织进行实验。结果:GLUT-2的mRNA表达和免疫活性没有明显变化。HF1,GKmRNA低表达,而GK免疫活性较高。HF1-3,GK和PDX-1免疫活性明显降低。HF1和HF1-3新生鼠GK表达的变化影响糖酵解。HF1-3新生鼠GK和PDX-1表达的减少可导致高血糖和β-细胞发育受损。
妇女围绝经期血液脂质的特点是,TC、LDL、VLDL和TG水平升高,而HDL急剧下降。补充维生素C、E能否得到改善?补充VE 200mg/d与VC 150mg/d 60天后,围绝经期高脂血症妇女血清胆固醇、血清TG、血清LDL、血清VLDL等均下降、统计分析均有显著性。对照组尽管其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VLDL水平有下降,但无显著性。表明补充维生素E与C可明显降低围绝经期高脂血症妇女TC、LDL、VLDL和TG水平,并使HDL升高。建议此年龄段的妇女补充抗氧化营养素以预防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发作。
对10名自愿者进行了人体中生育三烯酚和生育酚餐后的代谢。进食TRF 5h后血浆生育三烯酚T3s含量达到高峰,而生物增强T3补充剂是在进食4h后出现高峰。补充T3餐后各期的血浆、TRP(富含甘油三酯微粒)、LDL和HDL中T3s浓度明显低于补充α-T后的水平。基线和补充24h后未检测到生育三烯酚T3s。相反,补充生育酚,维生素E主要的异构体,在餐后各期均可检测到,其高峰在8h。T3s浓度低及其在血浆和脂蛋白中迅速消失提示T3s的吸收和循环血中分布的时间十分短。
2.蛋白质对脂类代谢作用的影响,是以生长期的SD大鼠给予不同植物蛋白研究其对脂类代谢的作用。分4组:20%酪蛋白、20%大豆蛋白、14%酪蛋白+6%绿叶蛋白、20%花生蛋白,试验5周。各组间血清TC无明显差异,而花生蛋白组血清TG水平明显低于酪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血清HDL和LDL接近酪蛋白组;酪蛋白+绿叶蛋白组和花生蛋白组血清HDL明显高于另外二组,而血清LDL低于酪蛋白组。与酪蛋白组相比,大豆蛋白组、花生蛋白组肝TG明显较低;而酪蛋白+绿叶蛋白组肝TC明显较高;花生蛋白组肝LDL较低。可见,花生和大豆蛋白可降低大鼠肝脏TG水平,花生蛋白还可降低血清TG和LDL水平、肝LDL水平和改善血清HDL水平。
以36只7周龄雄性Wistar高胆固醇血症大鼠随机分为4组:20%的酪蛋白或大豆蛋白、30%的酪蛋白或大豆蛋白,各组饲料均加入10%猪油和1%胆固醇,实验期56d。结果20%和30%大豆蛋白组分别降低血清TC;增加7-α羟化酶mRNA(CYP7A mRNA)表达。各组间增重和食物摄入量无显著性差别。大豆蛋白通过上调肝胆固醇7-α羟化酶mRNA的表达,加速肝脏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比较了大米蛋白(RP)、酪蛋白(C)、大豆蛋白(SP)对幼年和成年大鼠胆固醇代谢的影响。按AIN-93G配方、有或无1%胆固醇,RP、C、SP含量各为20%,自由摄食2周。成年雄性大鼠(20周龄)蛋白质含量按AIN-93M配方(14%),其余方案同前。各组间体重无明显差异。幼年鼠:无胆固醇组,仅SP降低血浆胆固醇,但SP和RP同样显著降低肝脏胆固醇;添加胆固醇膳食组,SP和RP均降低血浆和肝脏胆固醇。成年鼠:添加和不添加胆固醇组,SP和RP均可降低血浆和肝脏胆固醇。幼年鼠:添加和不添加胆固醇组,SP和RP增加粪便固醇,但胆汁酸无明显差异。提示RP与SP对胆固醇代谢有相同的有益作用。
肽D4是牛血球蛋白的水解产物。以22~53岁有潜在高血脂的男女为对象,乳糖为安慰剂,试验组给600mg肽D4/d,共10周。结果:肽D4不影响体重、体脂、基础代谢率和血清胆固醇。试验21d和42d后血清甘油三酯和心舒张压分别明显下降。明显抑制餐后血清甘油三酯的升高。可见,肽D4对高酯血症的抑制有助于预防心血管家疾病。
3.脂肪酸对血液脂类的影响:血清脂肪酸能否作为脂肪摄入的生物标志物,以预测人群调查中青少年和成人的血清胆固醇浓度?研究在2793名年龄为15岁及15岁以上的新西兰人中进行。结果发现:当血清胆固醇增加时,血清胆固醇酯、磷脂和甘油三酯中肉豆蔻酸(C14∶0)成分的标准差增加。血清胆固醇肉豆蔻酸酯五分位数间距中最高和最低人群的平均胆固醇差距P<0001。当血清胆固醇降低时,血清胆固醇酯、磷脂和甘油三酯中亚油酸(C18∶2 n-6)成分的标准差增加。血清胆固醇亚油酸酯五分位数间距中最高和最低人群的平均血清胆固醇差距P=002。可见:用脂肪酸生物标志物衡量时,饱和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是新西兰人血清胆固醇浓度的重要决定因子。
PUFA对于哺乳动物不仅是能量的重要来源,而且是细胞膜和激素形成的底物。“n-6和n-3脂肪酸对镇静安眠剂(PB)诱导大鼠,对肝实质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 2B1(CYP 2B1)表达的影响”, AA和DHA可下调PB诱导的CYP 2B1表达。尽管PGE2和PGE3均是环加氧酶(COX)代谢通路的终产物,但仅PGE2可下调PB诱导的CYP 2B1表达。尽管消炎痛(或称吲哚美辛,COX抑制剂)可逆转n-6和n-3 PUFA下调PB诱导的CYP 2B1表达,但仅AA逆转效率最大。L-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和PKA抑制剂-H-89,均可抑制AA的下调作用。结论:n-6和n-3 PUFA可下调PB诱导的CYP 2B1表达。在大鼠初级肝实质细胞中,AA下调PB诱导的CYP 2B1表达作用是通过产生PGE2和cAMP依赖的PKA通路实现的。
富含SFA的椰子油,是斯里兰卡居民膳食脂肪的主要来源。“健康成人椰子油(CF)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间的关系”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随机选择25-55y健康成人男性148人、女性160人参与研究。24h膳食回顾计算膳食摄入量。摄入CF/d的能量≤16%为低CF,摄入CF/d的能量>16%为高CF。结果:女性高CF者有较高的HDL、较低的BMI、腰围及腰围/身高比值;高CF摄入与低HDL率间存在负相关。CF摄入量与女性高TC/HDL存在正相关、与男女性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间存在负相关。椰奶摄入量与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血糖症患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CF及其中SFA占总SFA的百分比是女性TC、HDL的独立预测因子,而削皮椰子摄入量和CF与总脂肪百分比是男性血糖和腰围/身高比值的独立预测因子。总之,CF摄入量与某些CVD危险因子间存在性别特异性负相关。
脂肪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是多样的,n-3 PUFA可降低心率失常和猝死的危险,但目前的试验证据相互矛盾。“鱼油中n-3脂肪酸对植入复律器去纤颤器患者的心室急性心率失常和死亡的影响”,报告了SOFA(欧洲26个临床中心的平行、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按照阶段Ⅲ药物试验标准和良好临床实践指南实施。将546名植入复律器去纤颤器(ICD)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鱼油组(2g/d),持续12个月。SOFA的结果将阐明来自鱼类中的n-3脂肪酸是否能免于致命的心率失常。
肝脏α-氨基-β-碳氧粘康酸基-ε-半醛脱羧酶(ACMSD)【EC41145】在调节NAD生物合成中起重要作用。ACMSD也是调节喹啉酸(具有神经毒性的、L-色氨酸代谢产物)产生的重要的酶。“膳食脂肪和蛋白质对大鼠喹啉酸产生的作用”报告了4周龄雄性SD大鼠喂饲10%PUFA 8d后,ACMSD mRNA表达下降;与饱和脂肪酸组相比,血清喹啉酸明显升高。抑制ACMSD mRNA表达能力依次是n-3脂肪酸家族>n-6脂肪酸家族>饱和脂肪酸。结果表明肝脏ACMSD转录水平受到PUFA的调节。另一研究中,雄性SD大鼠喂饲40%酪蛋白饲料 8d后,与20%酪蛋白组比较:ACMSD mRNA和喹啉酸产量增加;色氨酸摄入量,前者是后者的2倍多。结论:高PUFA膳食和高蛋白膳食可增加喹啉酸产生。
葡萄籽油富含亚油酸和维生素E。为探讨葡萄籽油对成年男性高胆固醇患者血脂的影响,对25名高胆固醇血症(TC>52mmol/L)高加索男性(40-70岁)进行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实验组(EG)接受30ml/d葡萄籽油,试验期为4周。结果:人体测量值研究始末有相关性。膳食和生活方式无明显变化。EG组比对照组(CG)平均TG显示下降趋势;CG组比EG组平均HDL显示下降趋势。2组TC、LDL、HDL和TG均无统计学差异。可见,葡萄籽油对高胆固醇血症男性的异常血脂浓度无明显统计学作用。但在EG组观察到的阳性趋势值得进一步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
龟油(STO)脂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甘油三酯(TG),且n-3 PUFA中的EPA和DHA主要结合在TG的sn-1,3位。“软壳龟油的特征及其对仓鼠脂质代谢的影响”,以含STO 0%、2%、4%、6%的高脂膳,试验期4周。结果显示,2-6%STO组可降低肝中TG;4%、6%STO组可降低血清TG,升高血清TC和肝脏磷脂,且肝脏苹果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低于比其它高脂膳组。结论,膳食6%STO通过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能够降低血清和肝脏TG浓度。
鱼油对人类心率影响的资料分析,是以MEDLINE(1966-2005)、手工检索的参考文献和与研究者联系获得的未发表的结果。进行鱼油对人体心率的影响(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197篇文章中有30篇满足纳入和排出标准。与安慰剂比较,鱼油可降低心率(HR)16bpm;与基线HR中位数≥69bpm比较,可降低25bpm;试验期≥12周时,可降低25bpm。结论是,在人类随机对照试验中,鱼油可降低心率。
一般认为高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膳食会引起血浆TG升高和HDL降低。“采用高碳水化合物(含蔗糖)、低脂、减少能量的膳食建议对血脂水平无不良影响”,69名超重妇女(30-50y)进行随机对照试验,12周后,个性化的含蔗糖高碳水化合物、低脂、减少能量的膳食建议组妇女的血脂变化不明显。每天达到轻快步行60min的活动建议组妇女的HDL有升高趋势。膳食+活动建议组妇女的TC明显升高而LDL明显下降。血清TG均未观察到显著变化。结论是,推荐可口的减少能量的、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膳食对血脂水平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结合体力活动可以改善血胆固醇特征。
4.合理膳食与锻炼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合理膳食与锻炼有益于减肥与改善血脂水平。有研究显示步行锻炼可升高不活动中年人的HDL、降低和维持体重平衡。在伊朗80名高脂血症患者平分为2组,并以年龄、性别匹配同时满足纳入标准。组A为仅膳食组,按照有关膳食要求和完成膳食单;组B为膳食+步行锻炼组,按照同样程序,并给予书面的步行锻炼指导。连续进行8周研究。结果:严格按照膳食要求者,TG、TC水平下降;组B显示HDL水平升高;2组LDL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
40名伊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20名患者完全按照要求锻炼,16名患者部分按照要求锻炼,4名患者根本没有按要求锻炼被剔除。研究时间是8周。结果显示锻炼前后TC、LDL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HDL升高、TG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因此,尽管步行减少血脂水平是有效的,但了解这种方法、周期及其降低水平的效率需要进一步研究。
以Zucker Fatty大鼠进行长期锻炼结合限制能量膳食,对血清脂质和组织脂质沉积的影响试验。雄性Zucker Lean大鼠(6周龄)作为对照组(L-C),雄性Zucker Fatty大鼠(6周龄)分为肥胖组(F-OB)、限能组(F-RD)、锻炼组(F-EX)。L-C和F-OB自由摄食,F-RD和F-EX分别摄入F-OB组食量的71%和78%。F-EX每天在其体重负荷30%的功率轮上自愿锻炼。Zucker Fatty大鼠摄入了大量食物,体重急剧增加。F-OB和F-RD组TC和TG浓度明显高于L-C组。而在F-EX组,上述血脂浓度明显低于F-OB和F-RD组。F-OB和F-RD组胰腺腺泡细胞和比目鱼肌细胞中可观察到脂滴,而F-EX组大鼠中未见。因此,长期锻炼结合限制能量膳食可以改善Zucker Fatty大鼠大鼠脂质代谢,而单独限制能量则不能。
5.其它食物成分对脂类代谢有有益作用,本次大会上也有多篇此类的报告。如黄秋葵、小球藻、桑葚叶、Masson松树花粉等等:
黄秋葵(芙蓉属,可食用植物),富含水溶性纤维(WSF),是一种在非洲经常食用的水果。“黄秋葵在塞内加尔成年男性中降胆固醇效应”,研究短期摄入黄秋葵对降低血脂和血压的健康益处。30名轻度高胆固醇血症的健康男性,随机分为2组、交叉进行黄秋葵粉与安慰剂研究,结果:黄秋葵降低了53%的TC、60%的LDL、46%的脂蛋白B浓度;并且HDL和脂蛋白A1也有轻度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1%。且有长久的持续作用。结论:黄秋葵是有效的降低胆固醇的膳食辅助物。食用黄秋葵是预防CVD危险因素的方法。
12名轻度高胆固醇血症妇女进行双盲、随机、交叉试验,分为3组:安慰剂(5g,n=11)、CHL5(摄入小球藻5g,n=8)、CHL10(摄入小球藻10g,n=5),以观察“补充微球藻属小球藻淀粉核对血脂异常妇女脂类特征的影响”。结果发现,CHL5补充8周后血清TC下降。CHL10补充8周后血清LDL下降。血清TAG浓度在CHL5组升高,而在CHL10组下降。8周后CHL10组体重和BMI下降。补充CHL,血清HDL和VLDL未观察到明显变化。结果提示在CHL10组长期补充小球藻,结合减少膳食能量摄入,可降低体重。
桑葚叶富含膳食纤维和一些营养物质。研究拟阐明桑葚叶对膳食诱导大鼠高胆固醇血症效应的降胆固醇的作用。结果显示:桑葚叶明显降低食物利用率和体重增重量;降低血清脂质、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心脏危险因子(CRF)、LDL比率(LHR)、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肝脏脂质水平;HDL/TC比率(HTR)、血清HDL和粪便脂质水平升高。提示桑葚叶有预防高脂血症和改善肝功能,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有潜在作用。
以9头阉割雄性生长期猪(体重36±3kg)随机分为3组:基础饲料组、添加小麦麸皮(35%)组、添加Masson松树花粉(35%)组。14天试验结果:花粉组粪便TG含量最高,粪便TG日排出量分别是麸皮组的35倍和基础组的3倍;粪便胆固醇含量也最高,分别是麸皮组的154倍和基础组的17倍;粪便胆汁酸排出量高于其它2组。花粉组粪便总脂肪酸含量大大高于麸皮组与基础组为。每日粪便脂肪酸排出量花粉组为其它2组的3倍左右。可见35%Masson松树花粉可明显增加猪粪便甘油三酯、胆固醇和总脂肪酸排出量,并加速胆汁酸的排出。对调节能量和脂质代谢、抑制脂肪吸收有重要作用。
中华软壳龟蛋粉及其制品被用来增加大鼠粪便类固醇的排出以降低血清胆固醇。中华软壳龟蛋粉(TE)及其制品(TEP):TE+红花油+大蒜+维生素E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血清TC水平、肝脏TC和TG浓度;且TEP组明显降低血清LDL-C、HDL-C水平,并升高HDL-C/TC比值。TE和TEP均不影响粪便排出量,但TE明显增加了粪便中类固醇的浓度。TEP不改变粪便中类固醇的浓度,但明显降低胆固醇的吸收。结论:TE通过增加总胆汁酸和中性类固醇排出降低血清胆固醇,且与红花油、大蒜、维生素E有协同作用。
柑橘类水果中生物类黄酮、果胶、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钾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20名年龄在45-60岁胆固醇在200-300mg/ml的伊朗人进行临床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所有对象实行step-1膳食6周。组A加1杯柑橘类水果汁(相当于桔子和柚子汁的数量),组B仅摄入step-1膳食。由营养学家进行身高和体重测定、24h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结果:组B干预后体重明显低于干预前。2组的收缩压、舒张压、LDL和HDL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组A的TC明显下降,2组甘油三酯均下降。
Metronidazole是抗菌药和抗原生动物药,本课题是研究其降血脂作用。对50名患者进行无对照的临床试验。给予最佳吸收剂量Metronidazole(750/d),持续1周,其中20名主诉较少的患者再继续服药7d。结果:服药后比服药前,总血清脂质、TC、TG水平明显下降。服药至第二周的患者的血清脂质水平明显低于第一周。作者建议将Metronidazole作为治疗高脂血症可能的候选新药。由于治疗高脂血症需要长期服药,而本研究显示BUN显著升高提示肝功能有小变化,因此,需要进行更为准确的研究、也可考虑降低服用剂量。
6.脂类其它生物作用:母体营养对断乳后幼仔的食物选择有影响。孕期和哺乳期母体进食的脂肪可影响幼仔对脂肪摄入的偏好。如,孕期和哺乳期母体动物分为低脂饲料(LFD)组和高脂饲料-1(HFD-1)组;其幼仔断乳后,二组幼仔摄入HFD-1的数量占膳总摄入量的80%以上。当母体动物分为低脂饲料(LFD)组和高脂饲料-2(HFD-2,加入纤维素使能量密度同LFD)组;结果2组幼仔在断乳后第一周偏好HFD-2;至第二周内,母体喂饲LFD的幼仔HFD-2摄入量急剧下降至总摄入量的20%,而母体喂饲HFD-2的幼仔继续摄入大量的HFD-2。因此,孕期和哺乳期进食的脂肪会影响其幼仔对脂肪摄入的选择。
由于缺乏硬脂酰基-CoA去饱和酶(催化硬脂酸转变成油酸)的小鼠十分瘦且免于膳食诱导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提示油酸可能在膳食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过程中起直接作用。小鼠喂饲含三硬脂酸甘油酯或三油酸甘油酯、20%的高脂饲料8周。相对三硬脂酸甘油酯组:1)尽管三油酸甘油酯组摄食量较少,但体重和脂肪组织增加,且损伤了葡萄糖耐量;2)肝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沉积更多,且甘油三酯中棕榈酸的含量更多。三硬脂酸甘油酯组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基因表达增加。结论:三油酸甘油酯组动物肝中棕榈酸盐含量增加提示进食三油酸甘油酯更容易重新形成脂肪。CPT-1表达增加提示进食三硬脂酸甘油酯脂质氧化更强。这些观察结果可解释喂饲三油酸甘油酯动物比喂饲三硬脂酸甘油酯动物体重、脂质沉积和胰岛素抵抗更大与肥胖症升高是一致的。因此,油酸在肥胖和肝脏脂肪变性中起直接作用。
一般,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前炎性细胞因子(PICs)、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核因子(NF)kB调节上述因子的转录。研究目的是探讨EPA和DHA对PICs和NF-κB激活人类巨噬细胞的作用。以THP1人类白血病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EPA、DHA为处理组,二甲基亚砜为对照组,添加脂多糖激活巨噬细胞。结果:EPA降低IL6、IL1β、TNFα分泌和IL6、TNFα转录。DHA降低IL6、IL1β分泌和转录。表明n-3 PUFA处理后可明显降低IL6、IL1β、TNFα分泌和转录。这种抑制作用是通过减少NF-κB p65亚单位的核置换来调节的。
此外,膳食干预后血浆和红细胞膜中最能显示n-3脂肪酸组成变化的脂质种类:实验研究结果确定C18∶3 n-3差异最好采用血浆血浆胆固醇酯CE;确定C20∶5 n-3差异最好采用血浆血浆磷脂酰胆碱(PC、甘油三酯TAG及RBCm磷脂酰乙醇胺PE;确定C22∶6 n-3差异最好采用甘油三酯TAG和红细胞膜RBCm磷脂酰乙醇胺PE。
用总极性化合物(TPC)监测反复使用深度煎炸油的质量分析测定比较结果,FFA、AV、PV和烟点不能预测TPC数量,也不是监测反复使用的深度煎炸油的良好指标。为了确保深度煎炸油的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建议用TPC替代FFA和AV作为监测反复使用的深度煎炸油的指标。
喂饲氧化煎炸油(OFO)的不良作用也有报告,如对大鼠明显增加其钠和钾的储留等等。
由于反式脂肪酸存在的问题,其估计摄入量及可摄入量如何?有认为当每天摄入约5g反式脂肪酸时,可增加25%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这比摄入同样多的饱和脂肪酸要高出4~5倍。丹麦2004年规定反式脂肪酸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为占2%脂肪。
肾小球系膜细胞除了可通过巨噬细胞,还可表达iNOS并产生NO,这对肾小球损伤起重要作用。转录核因子-kB(NF-kB)调节iNOS和其它涉及参与肾小球肾炎过程的前炎性介质的基因表达。共轭亚油酸对受刺激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抑制、NO的产生和NF-kB激活的作用,提示共轭亚油酸对肾脏有潜在的健康益处。
日本2001年6月收集大学宿舍和食堂7天的膳食,并分析其中共轭亚油酸含量。标准食谱中,日本人共轭亚油酸摄入量为013g/d。大学里7d膳食中共轭亚油酸摄入量的平均值是018g/d(范围为011-037g)。富含共轭亚油酸的膳食中,其摄入量是032g/d。与澳大利亚(05-15g)、美国(09-15g)和德国(035-043g)相比,日本偏低,但与芬兰相当(004-031g)。
荷兰营养中心(NNC)2002年启动“隐性脂肪”项目,策略是影响生产和消费2部分人群。对于食品企业采用“推动”策略,刺激其开发脂肪酸组成最合理的产品;对于消费者采用“拉出”策略,增加其了解和明白膳食脂肪的健康方面的知识。着重减少“不可见(隐性)脂肪”的摄入。
另有报告了25种墨西哥海鱼的油脂模式及其作为营养成分的n-3脂肪酸的测定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