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营养中心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樊柏林 龚晨睿 孙凡中 王护民 王玉娥 田洁 田辉 宋毅 李骏
张启嫒 李新兰 刘家发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目的探讨湖北掌叶覆盆子叶对高脂模型动物和高血脂人群的降血脂作用。方法采用预防性大鼠脂质代谢紊乱模型,50只大鼠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随机分成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掌叶覆盆子叶05、10、20g/kg BW剂量组,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高脂模型组和掌叶覆盆子叶组喂饲高脂饲料,掌叶覆盆子叶各剂量组灌胃给予水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连续30 d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TC、TG和HDLC水平。选择112高血脂症人群,随机盲法按血脂水平、年龄、性别、饮食等因素均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饮用掌叶覆盆子叶袋泡茶每日3次,每次2g,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不改变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连续30 d,取血,分离血清,检测TC、TG和HDLC水平。结果动物实验中,覆盆子叶10、20g/kg BW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显著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人群试验中,试验组试验结束时的TC、TG与试验前以及对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降血脂的总有效率为804%。 结论湖北掌叶覆盆子叶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
关键词:掌叶覆盆子;高血脂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
新鲜覆盆子叶采摘后,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置于杀青机中,在280℃的条件下杀青(2-3分钟),冷却后,置于茶叶专用设备中进行揉捻、筛分、炒二青(160℃,3-5分钟)、冷却、炒三青(120℃,10-15分钟)、滚炒(90℃,30分钟)、炒干(60-80℃,30分钟)、粉碎(过20-30目筛)、自动装袋,制作成袋泡茶。动物实验时,取袋泡茶150g,常压下用1500ml沸水浸泡30分钟,倒出提取液,另取1000ml沸水将沉渣再浸泡30分钟,合并二次提取液置旋转蒸发器中浓缩至750ml,每1ml提取液相当于02g成品剂量,试验备用。
12 主要功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总黄酮(以芦丁计)测定: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1]方法,AJ100型752分光光度计。茶多酚:参照GB8313-2002方法。
13 动物分组及试验方案
5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体重180-200g, 由湖北省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鄂)2003-0004,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为SYXK(鄂)2003-0014。实验室温度控制为21-25℃,湿度为47-70%。
动物适应性饲养3天后,取尾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TC、TG和HDLC水平。根据TC水平,将大鼠随机分成阴性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掌叶覆盆子叶05、10、20g/kg BW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给予普通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低、中、高剂量组并同时灌胃给予受试物,阴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等容量的蒸馏水灌胃,连续30天,于第31天,采血,分离血清,检测TC、TG、HDL-C值。高脂饲料配方按文献方法 [1]。
14 人群试验方法
按照文献[1]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试验人群,试验人群均为单纯血脂异常的人群,保持平常饮食,半年内采血2次,两次血清总胆固醇均为≥52mmol/L或甘油三脂≥165mmol/L,且自愿参加并保证配合者。试验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根据随机盲法的要求,将112例受试者,按血脂水平、年龄、性别、饮食等大致均衡地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食组和对照组各56例。
试验组人群饮用掌叶覆盆子叶袋泡茶每日3次,每次2g,,开水冲泡饮用,至无色无味为止,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不改变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连续30 d。试验前和试验结束时,取血,分离血清,检测TC、TG和HDLC水平。其他观察的安全性指标还包括: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试验开始前检查一次)。
15 主要仪器与试剂
TC、TG和HDLC以及其他生化指标:使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准质控血清及相应试剂盒均由上海丰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按试剂盒方法测定。
血液常规检查:使用日本光电MEK-6318K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尿常规检查:使用美国产泰利特100型尿液常规自动分析仪测定;心电图检查:使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Pagenrieer100型心电图仪测定;肝、胆、脾、胰、肾B超检查:使用日本产阿洛卡630型B超仪测定。
16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包,动物实验计量资料采用One Way AN0VA分析。人群资料采用t-检验。
人群试验中,以血清TC降低>10%,TG降低>15%判定为降TC、TG有效,计算降TC、TG有效率和降血脂总有效率。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功效成分含量
干燥袋泡茶中茶多酚含量为200g/100g,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为3738mg/100g。
22 对高脂模型大鼠TC、TG和HDLC
的影响: (见表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TC、TG水平明显升高(P<001),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表明高脂模型是成功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0、20g/kg bw剂量组TC、TG水平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样品组HDLC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23 对高血脂人群血脂的影响:
231 试验人群的一般资料:试验组和对照组男/女性别比例分别为35/21、33/23,平均年龄分别51±69和54±92;试验前,两组血脂水平一致(见表2),具有可比性。 


 

232 对TC、TG、HDLC的影响:(见表2,3)
试食后试验组的血清TC、TG明显下降,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试食后试验组的HDLC较试食前明显升高,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服用样品一个月后,试验组降TC、TG有效率和降脂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233 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见表4)
试验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象、肝、肾功能、尿、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变化。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首次获得全国有代表性的血脂各项测定指标的数据,结果表明: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要血脂代谢异常的类型,这与西方发达国家以高总胆固醇血症为主要特点有所区别。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是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虽然我国人群平均血胆固醇水平还不算高,但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城市地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农村。高血脂的影响已经在中国人的疾病模式中体现出来了,卫生部《2003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中显示:中国人死亡原因中,约32%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2002年每三个死亡的中国人中间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病,而这些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大多数与高血脂、高血压有关系。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降血脂产品,尤其是从一些天然植物中提取开发出有效的降血脂成分,是人们一直致力的工作。
本研究表明,覆盆子叶显示出较好的降血脂效果,其降TG的作用要优于降TC的作用,降TC有效率、平均降幅分别达到50%和127%,降TG有效率、平均降幅分别达到375%和54%。
覆盆子叶属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3],该植物在湖北境内为新分布种,但是在湖北省局部地区有多年的食用历史,每日用量为3-6克左右,主要是作为茶叶饮用,当地称之为甜茶,并认为有清脂消渴之功能,本文对覆盆子叶的降血脂方面功能有了初步的证实。
覆盆子叶有效成分包括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达到了20%和3738mg/100g。覆盆子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已接近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研究[4]表明茶叶和茶多酚具有显著的降血脂效应:茶多酚对高脂血症大鼠能降低外周血TC、TG、LDLD水平,升高HDLC水平;茶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人群能降低血清TC、TG、ApoB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茶多酚降血脂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肠道内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提高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活性和HDL水平、调节载脂蛋白和脂蛋白水平、加速胆固醇的代谢及促进胆固醇的排泄来调节TC代谢,通过抑制胰脂肪酶的活性而降低了对外源性TG的吸收、降低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而减少了脂肪酸的合成、增强肝酯酶(HL)活性加速了TG的代谢及促进脂肪酸的排泄来调节TG代谢。但茶多酚类物质本身就是多种物质的复合体,儿茶素类以外的其它几种物质的降血脂作用研究较少,具体是哪种单体发挥的降血脂作用很难确定,但覆盆子叶的高茶多酚含量至少可以部分解释其降血脂作用机制。近期的一项研究[5] 表明,饮绿茶与中年人血清TC、LDL、TG呈负相关关系,而且绿茶的降脂效应与饮茶量和饮茶时间存在效应关系。本次人群研究持续的时间只有30天,如果延长试验时间,预计降血清TC、TG的效应,尤其是降TC的作用可能会更好。
另外,我们对覆盆子叶进行了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90天喂养试验,没有发现其对动物的不良反应,本次人群试验中也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对局部地区人群多年的饮用历史情况调查也没有不良反应的报告[3],因此,目前来说,饮用覆盆子叶是安全的。覆盆子叶口感甘甜,甜度达到154(与2%蔗糖溶液比较),因此尤其适合于喜欢甜味的高血脂人群。
总之,针对中国人血脂代谢异常的特点,动物和人群试验结果均表明覆盆子叶显示出很好的降低TG作用,同时降TC亦有明显效果,有开发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印发《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中华人们共和国卫生部 2003.
[2] 王陇德.齐小秋.陈传宏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0-65.
[3] 樊柏林.许四元.李新兰等.湖北新分布种掌叶覆盆子(湖北甜茶)资源初步调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 (4):87.
[4] 陈玉霞.郭长江.茶多酚降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6,(4):47-49.
[5] 袁跃彬.田嫒.肖文潮等.饮绿茶预防中年人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的现况研究营养学报, 2006 (3): 2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