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人营养相关KAP调查分析
胡晓云 夏庆华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430079)
摘要: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对相关营养知识的知晓水平和营养摄取行为,以及基本的食品加工知识,并探讨影响其营养摄取行为的诸因素,从中发现问题,为今后开展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培训和在艾滋病感染者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信息参考。方法设计结构性问卷,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开展现场问卷访谈;结果调查对象对相关营养知识缺乏,食品加工习惯存在误区,膳食中摄入蛋白质较少。影响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取的主要因素为营养素知识得分(OR=3.35)、接受卫生服务情况(OR=1.75)和感染HIV年限(OR=1.14)。结论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提高对PLWHA营养状况的关注,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加强对PLWHA的常规性营养状况评估。
关键词:艾滋病;营养;KAP 1 前言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治疗费用昂贵、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营养不良和慢性消耗是HIV感染者/AIDS病人(PLWHA)的主要表现之一。营养状况的改变可以发生在从最初感染HIV到艾滋病期的任何一个阶段,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肌肉萎缩、脂肪减少或者再分配等[1]。营养状况的改变和免疫系统失调、继发性感染、疾病发展、疲劳、心理抑郁以及卫生资源的利用都密切相关,这些都导致了卫生保健成本的提高和生存质量的降低[2]。
2003年世界食品和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营养在HIV/AIDS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患者如何平衡饮食提供简单而实用的新指南——《Living well with HIV/AIDS》。在指南中FAO和WHO指出:平衡饮食通过支持免疫系统,提高患者体内的能量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HIV/AIDS的抵御能力。对他们而言,简单而实用的平衡饮食有助于他们疾病的治疗。有助于患者活得舒适持久[3]。
就我国目前关于艾滋病与营养的研究现状,我们查到的文献很少。2002年,在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中,马冠生等人对云南、四川两省的24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做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PLWHA对营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并不令人满意[4]。同年他们也对艾滋病防治10名医务人员做了定性访谈,发现医务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但不全面,缺乏系统的艾滋病人营养知识材料和培训[5]。2002年10月,程峰、马冠生等人编制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营养手册》。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湖北省PLWHA的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相关营养知识的知晓水平和营养摄取行为,以及基本的食品卫生知识,并探讨影响其营养摄取行为的诸因素,从中发现问题,为今后开展基层艾滋病防治人员培训和在艾滋病感染者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信息参考。
2对象和方法 在艾滋病发病率较高的襄樊、曾都、浠水3个市(县),共调查HIV感染者/AIDS病人210人。
问卷调查:设计“湖北省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人营养状况KAP调查表”,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针对PLWHA个体进行结构问卷访谈。
3结果
3.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205人,其中男性96人,女性109人;调查对象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72岁,其中年龄小于18岁者4例(2.0%),18-34岁组41例(20.0%),35-59岁组155例(75.6%),大于60岁组5例(2.4%)。
表1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分布情况
调查对象2005年家庭总收入最少为0元,最多为35000元,中位数为5000元。家庭开支主要用于看病吃药、孩子上学、赡养老人等。
3.2 HIV感染情况
3.2.1 感染时间
调查对象实际感染HIV的时间最早为1988年,最晚为2006年5月,平均感染年限为(9.9±3.1)年。调查对象确诊感染HIV的时间最早为1993年,最晚为2006年12月,平均确诊年限为2.5年(中位数)。确诊感染距实际感染平均时间为(7.3±3.2)年。
3.2.2感染途径
调查对象感染HIV的途径以卖血感染为主(64.2%),其次为临床输血感染(22.4%)、性传播(10.9%)、共用注射器吸毒(1.0%)、母婴传播(0.5%)。
70.1%(138例)的调查对象已发病(CD4+细胞计数小于200),29.9%(59例)的调查对象未发病,8例情况缺失。
3.2.3与进食有关的相关症状
与进食相关的症状出现的比例及其影响正常进食的程度,见图1。
3.3 艾滋病相关营养知识
84.2%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可以造成人体营养缺乏,88.1%的调查对象认为营养缺乏可以加快艾滋病的病程发展。
3.3.1营养素知晓情况
调查对象对各种营养素的知晓情况如图2。
分别有37.2%、34.2%的调查对象知道畜肉、禽肉富含蛋白质,46.3%的调查对象知道豆类及豆制品富含蛋白质,48.8%的调查对象知道奶类富含蛋白质,70.2%的调查对象知道蛋类富含蛋白质。
3.3.2食品加工知识
只有24.7%的调查对象认为面粉和大米并不是加工越细越好。70.6%的调查对象认为烹调蔬菜采取随洗、随切、急火快炒的方式最能保持其营养,9.5%的调查对象认为蒸炖、先浸泡后烹调等其他方式最能保持蔬菜营养,19.9%的调查对象选择“不知道”。见表2。
表2调查对象对面粉和大米加工知识的知晓情况
是否加工越细越好频数构成比(%)
是5829.3
否4924.7
不知道9146.0
合计198*100.0*7例缺失
3.4 艾滋病相关营养行为 3.4.1 膳食习惯
97.5%的调查对象每日吃3顿饭,调查对象早餐的食物按选择比例依次为:稀饭(72.5%)、咸菜或腌菜(61.3%)、米饭或馒头(60.8%)、新鲜蔬菜(53.9%)、面(38.7%)、豆类或豆制品(11.8%)、蛋类(9.8%)、肉类(3.4%)、牛奶(1.5%)。
调查对象午餐的食物按选择比例依次为:米饭或馒头(97.0%)、新鲜蔬菜(92.1%)、肉类(36.9%)、蛋类(34.0%)、豆类或豆制品(27.6%)、咸菜或腌菜(27.6)、面(13.8%)、稀饭(10.8)、牛奶(0.5%)。
调查对象晚餐的食物按选择比例依次为:新鲜蔬菜(78.2%)、米饭或馒头(76.2%)、面(57.9%)、蛋类(37.2%)、咸菜或腌菜(31.7%)、肉类(30.2%)、稀饭(19.8%)、豆类或豆制品(19.3%)、牛奶(1.0%)。
所有调查对象中只有14.6%的人经常吃水果。
所有调查对象中只有4人(2.0%)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98.0%的调查对象从未服用过。
只有16.2%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日常饮食中注意了营养合理搭配,如图3。
3.4.2 不良嗜好
24.5%的调查对象有吸烟的习惯,吸烟的调查对象中91.5%的人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
3.5%的调查对象经常饮酒,21.6%的调查对象有时饮酒,74.9%的调查对象从不饮酒。在所有饮酒的调查对象中,有95.5%的人知道饮酒对身体有害。
3.4.3 接受卫生服务的情况
96.6%的调查对象定期体检,其中58.0%的调查对象每年体检4次,14.4%的调查对象每年体检少于4次,27.6%的调查对象每年体检5次以上。调查对象体检地点一般为县(市)疾控中心(69.6%),其次为乡镇卫生院(29.4%)。
只有10.4%的调查对象接受过营养状况评估,其中57.9%的评估结果为营养良好,42.1%的评估结果为营养缺乏,如图4。
图4调查对象接受营养状况评估的比例图
调查对象中只有3.0%的人因为营养不良而接受过治疗。67.9%的调查对象曾经接受过营养知识指导,接受指导的途径主要为医务人员指导(88.6),其次为电视(40.2%)、宣传画(22.7%)、广播(16.7%)。
3.4.4 接受营养指导意愿
81.3%的调查对象希望进一步了解营养相关知识,调查对象最喜欢通过医务人员指导获取营养知识(90.2%),如图5。
图5调查对象希望接受营养知识的途径
调查对象最想了解哪些食物最适合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食用(98.5%),其次为如何合理搭配食物(77.4%)。
3.5 营养素摄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便于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我们采取了把调查问卷中若干同类指标相加,转换成一个指标的办法,具体如下。
膳食分:总分14分,调查对象平均得分(5.4±1.8)分。
食品卫生素质分:总分6分,调查对象平均得分(4.0±1.1)分。
与进食相关的症状得分:总分15分,调查对象平均得分3.0分(中位数)。
营养素知识得分:总分11分,调查对象平均得分3.0分(中位数)。
接受卫生服务情况:总分4分,调查对象平均得分2分(中位数)。
以上各指标的赋分标准见附录。
为探讨膳食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频数分段,转化为有序3分类变量。
调查对象膳食分最低0分,最高10分,对其频数分段如表3。
表3膳食分频数分段
首先进行单因素有序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如表4。
表4膳食分影响因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α=0.2的水准上,并且模型有统计学意义(模型似然比检验P<0.10)的条件下,将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感染年限、与进食相关症状得分、营养素知识得分、接受卫生服务得分、吸烟情况等7个变量纳入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5。
表5膳食分影响因素多因素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得回归方程:
LogitPj=αj+0.133感染年限+1.208营养素知识分+0.561接受卫生服务得分
α1=3.532,α2=6.860
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膳食分受到感染年限、营养素知识得分、接受卫生服务得分等三个因素的影响。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感染年限每多1年,膳食分提高1个或1个以上等级的可能性平均增加14%;营养素知识得分每提高1个等级,膳食分提高1个或1个以上等级的可能性平均增加235%;接受卫生服务分每增加一分,膳食分提高1个或1个以上等级的可能性平均增加75%。由此可见,影响调查对象营养素摄取情况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营养素知识、接受卫生服务情况、感染年限。
4 讨论与建议
4.1 营养状况KAP水平 4.1.1 营养相关知识缺乏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对于营养素的知晓情况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本次调查结果与2002年马冠生、刘爱玲等人的调查结果颇为一致[4],大部分调查对象对营养素没有概念,更不知道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几乎没有调查对象听说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但是有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艾滋病可以导致人体营养缺乏,营养缺乏又可以加快艾滋病的病程发展。这提示我们HIV感染者/AIDS病人是重视营养的,但他们对于营养素知识的缺乏,让他们很难在选择食物时,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4.1.2 食品加工知识和行为
调查对象对食品加工存在误区,如只有24.7%的调查对象认为面粉和大米并不是加工越细越好,83.7%的调查对象淘米3-4次,仍有部分调查对象蒸饭时采取“捞饭法”,洗菜时先切后洗等。
4.1.3 调查对象膳食习惯
膳食分是反映调查对象各类营养素摄取情况的综合指标,满分14分,调查对象平均得分(5.4±1.8)分,调查对象的膳食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都是一日三餐,没有加餐的习惯,不利于摄取充足的热量以维持体重。调查对象的主食为米饭或馒头,较少涉及肉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奶类,容易导致蛋白质摄取不足。调查对象很少吃水果,绝大多数没有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在日常饮食中,只有一小部分调查对象(16.2%)认为自己注意了营养合理搭配。
4.1.4 接受卫生服务的情况
绝大多数调查对象定期体检,但只有10.4%的调查对象接受过营养状况评估,从接受营养状况评估的结果来看,调查对象营养不良的比例是较高的(42.1%)。调查对象只有3.0%的人因为营养不良而接受过治疗。调查对象对接受营养知识指导的最喜欢的途径是医务人员指导,其次是电视、手册、宣传画等。这提示我们在对PLWHA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时,首先考虑的措施便是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4.2 营养素摄取的影响因素 分析结果表明,对调查对象膳食分,即营养素摄取行为有影响的因素包括营养素知识、接受卫生服务的情况和感染年限。其中,营养素知识是最敏感的一个指标,营养素知识得分每提高一个等级,膳食分提高一个或一个以上等级的可能性平均增加235%。由此可见,向PLWHA宣传相关营养知识,是改善他们营养素摄取状况的最有效途径。其次是接受卫生服务状况,包括定期体检、接受过营养状况评估、因营养不良而接受过治疗、接受过营养知识指导等四项指标,接受卫生服务分每增加1分,膳食分提高一个或一个以上等级的可能性平均增加75%,这表明为PLWHA提供适合的体检、营养状况评估、营养知识知道以及为营养不良的PLWHA提供治疗,是提高其营养素摄取状况的有效途径。影响调查对象膳食分的另外一个因素为感染年限,感染年限每增加1年,膳食分提高一个或一个以上等级的可能性平均增加14%,对此我们解释为随着感染年限的增加,感染者更有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及营养不良、体重下降,从而迫使自己不得不更加注重饮食,增加高蛋白食物。
4.3 营养健康教育建议
4.3.1 提高对PLWHA营养状况的关注
长久以来,我们把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预防传播方面,预防传播当然是重中之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对HIV感染者自身保健的健康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省的HIV感染者大部分是通过有偿献血而感染的农民,他们文化素质较低,信息来源较为闭塞,营养相关知识掌握甚少。而他们的营养知识又直接影响着他们对于食物的选择和搭配,进而影响了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和身体营养状况,从而也导致了他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卫生保健成本的提高。所以,提高对PLWHA营养状况的关注,加强艾滋病相关营养健康教育,是我们在以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所迫切需要的。
4.3.2 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最容易接受的健康教育途径是医务人员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和HIV感染者接触频繁,负责着当地HIV感染者的医疗服务和救助政策的实施,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HIV感染者与当地县CDC和乡镇卫生院的防艾工作者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表现出朋友般的熟识和信任。
以往调查表明,基层艾滋病防治医务人员从未接受过营养方面的培训或宣传,他们的营养知识来源主要为书籍、报纸、电视、广播、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营养指导都是边摸索边进行[5]。
由此可见,加强基层艾滋病防治医务人员的营养培训,是展开HIV感染者营养健康教育的首要步骤,然后,基层医务人员又作为培训者,对HIV感染者开展营养指导或培训。
4.3.3 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信息载体。截至目前,我们开发、设计的艾滋病营养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极少。2002年10月,马冠生等人编辑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养手册》,内容包括艾滋病与营养的关系、营养水平评价、营养基础知识、食物与营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饮食、食品安全、生活方式与艾滋病等。我们认为,该手册可以作为培训基层艾滋病防治医务人员的教材,但不宜作为直接向PLWHA发放的宣传材料,因为:①其内容繁多,信息量太大,不利于受众从中接受最有用的信息。②专业术语较多,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难以理解。③只有文字,没有图片,在形式上缺乏吸引力。④手册有124页,印刷成本大。
因此,设计开发面向PLWHA的营养健康教育传播材料,是我们下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必要工作。
4.3.4 加强营养状况评估
没有定期的专业的营养状况评估,就无法对每个HIV感染者作出营养状况评价,进而无法对其开展合适的个人营养指导。本次调查表明,只有2%的HIV感染者在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只有10.4%的调查对象接受过营养状况评估,但调查对象中70%以上为已发病者,这些数字都表明营养评估的缺失,导致了PLWHA不能得到合适的营养保健。
营养状况评估的成本并不高,一般包括身高、体重和皮褶厚度的测量,所以,我们建议把营养状况评估纳入PLWHA常规体检内容。
参考文献
[1] Keithley JK. Swanson B. Murphy M. Levin DF. HIV/AIDS and nutrition. Implications for disease management. Nursing Case Management. 5(2):52-9; quiz 60-2, 2000 Mar-Apr.
[2] Kotler DP. Nutrition and wasting in HIV infection, www.healthcg.com.
[3] 传染病信息2003年第16卷第1期,47页.
[4] 马冠生,刘爱玲等.云南、四川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831-834.
[5] 中国健康教育2OO4年5月第20卷第5期,关于艾滋病防治医务人员营养知识的调查,刘爱玲,胡小琪等,83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