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2010年第3期

代谢综合征不同诊断标准的应用比较
申明慧  王重建  张卫东  杨黎明  潘静静  胡东生[1]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
 
摘要目的  比较CDS(2004)、IDF(2005)和NCEP-ATPⅢ(2005)建议的代谢综合征(MS)不同诊断标准计算的MS患病率的差异和3个标准间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7~2008年对河南省某农村35~74岁居民16 953人进行MS患病率的横断面调查,用前述的三个诊断标准计算MS的患病率,用k检验比较3个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采用CDS(2004)、IDF(2005)和NCEP-ATPⅢ(2005)诊断标准计算的MS患病率分别为18.57%、34.52%、41.70%。ATPⅢ与IDF、ATPⅢ与CDS、IDF与CDS两两间的一致率分别为92.82%、75.97%和79.62%,k值分别为0.85、0.46、0.49。以IDF为参照标准,绘制ROC曲线,ATPⅢ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CDS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结论  3个诊断标准确定的MS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ATPⅢ和IDF诊断的一致性较高。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诊断标准 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ng diffe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etabolic syndrome
SHEN Minghui, WANG Chongjian, ZHANG Weidong, YANG Liming, PAN Jingjing, HU Dongsheng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MS) and the agreement of diffe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S proposed by CDS(2004), IDF(2005) and NCEP-ATPⅢ (2005).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he diagnosis of MS in 16953 participants aged 35-74 was conducted in rural Henan Province in 2007 and 2008. The prevalence of MS was calculated by the three criteria and Kappa statistic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agreement of the three criteria.  Results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MS were 18.57%, 34.52% and 41.70% based on CDS (2004), IDF(2005) and NCEP-ATPⅢ(2005) diagnostic criteria respectively. The agreement rates between ATPⅢ and IDF, ATPⅢ and CDS, IDF and CDS were 92.82%, 75.97% and 79.62%, respectively, and the Kappa indices were 0.85, 0.46 and 0.49 respectively. The areas under ROC curve were 0.945 for ATPⅢ and 0.720 for CDS when IDF was used as the reference. Conclusion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on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MS diagnosed by the three criteria, and the consistency of ATPⅢ and IDF is higher.
Key words:metabolic syndrome, diagnostic criteria, prevalence
 
目前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常用的诊断标准有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1]、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方案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提出的诊断标准(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修订了该标准)[2-3]、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提出的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4]和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诊断标准[5]。这些标准的组分存在一定差异,为比较不同地区之间的MS研究带来一定困难。本研究运用CDS(2004)、IDF(2005)和NCEP-ATPⅢ(2005)三个标准对河南省某农村地区人群进行MS患病率的计算,并比较三个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探讨这些标准对中国人群的MS诊断的适用性。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和2008年7~8月在河南省新安县分别选择两个在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乡(镇)作为研究现场,以自然村为基本抽样单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MS调查,选择其中35~74周岁的常住居民16 953人作为本研究的样本。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1.2.1调查内容  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生活习惯、家族史、疾病史情况;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生化指标检测包括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空腹血糖。
1.2.2 调查方法  测量身高和体重时被检者脱鞋、帽,穿单衣单裤,身高精确到0.1cm,体重精确到0.1kg;腰围测量以肚脐上1cm为水平,精确到0.1cm;各指标同时测量两次,取平均值。采用欧姆龙771C型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测量血压前被检者需静坐5分钟。抽取被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在现场做初步处理,然后-70℃保存,调查结束后采用日立牌7060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化指标检测。
1.3 MS诊断标准
1.3.1 2004年CDS诊断标准[4]  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超重和(或)肥胖:BMI≥25.0(kg/m2);②高血糖:FPG≥6.1mmol/L(110mg/dl)及(或)2h PG≥7.8mmol/L(140 mg/dl),及(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③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及(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④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L(150 mg/dl),及(或)空腹血HDL-C<0.9mmol/L(35 mg/dl)(男)或<1.0mmol/L(39 mg/dl)(女)。
1.3.2 2005年IDF标准[5]  以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为基本条件,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至少2项:①TG水平升高:≥1.7mmol/L(≥150 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HDL-C水平降低:男性<1.03mmol/L(40 mg/dl),女性<1.30mmol/L(50 mg/d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③血压升高:SBP/DBP≥130/85mmHg, 或此前已接受治疗;④FPG升高:FPG≥5.6mmol/L(100mg/ml),或此前已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或接受相应治疗。
1.3.3 2005年ATPⅢ修订标准[3]  以下5项中包含3项及以上者即为MS:①中心性肥胖:腰围≥90cm(亚裔男性)或≥80cm(亚裔女性);②高甘油三酯:TG≥1.7mmol/L(150mg/dl),或已接受药物治疗;③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1.03 mmol/L(40mg/dl)(男)或<1.3mmol/L(50mg/dl)(女),或已接受药物治疗;④血压异常:SBP/DBP≥130/85mmHg,或已接受药物治疗;⑤空腹血糖异常:FPG≥5.6mmol/L(100mg/dl)或已接受药物治疗。
1.4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均经过严格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本次调查。每份调查问卷现场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每份调查问卷实行双机录入,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1.5 统计分析
采用Microsoft Access建立数据库,应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研究对象基本特征采用百分比(%)或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用k检验比较3个诊断标准间的一致性,用ROC曲线分析方法比较3个标准的诊断效率。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由表1可见,本研究共选择35~74周岁的常住居民16 953人,其中男性6596人、女性10 357人,平均年龄(52.74±10.36)岁。男性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腰围均高于女性(P<0.01);而女性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均高于男性(P<0.01)。
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Table 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
基本特征
男性(n=6596)
女性(n=10357)
合计(N=16953)
χ2/t
P
 
 
 
 
 
 
年龄(岁)
53.91±10.44
51.99±10.23
52.74±10.36
11.83
<0.01
婚姻状况(1)
 
 
 
145.22
<0.01
未婚
89 (1.35%)
2 (0.02%)
91 (0.54%)
 
 
结婚/同居
6074 (92.18%)
9528 (92.01%)
15602 (92.08%)
 
 
离异/丧偶
426 (6.47%)
825 (7.97%)
1251 (7.38%)
 
 
文化程度
 
 
 
1167.37
<0.01
未上学
362 (5.49%)
2404 (23.21%)
2766 (16.32%)
 
 
初中及以下
5241 (79.45%)
7336 (70.83%)
12577 (74.19%)
 
 
高中及以上
993 (15.06%)
617 (5.96%)
1610 (9.49%)
 
 
体质指数
23.74±3.29
24.99±3.66
24.50±3.58
-23.00
<0.01
腰围
83.48±10.15
82.91±10.31
83.14±10.25
3.51
<0.01
收缩压(mmHg)
126.37±18.80
127.63±21.82
127.14±20.71
-3.99
<0.01
舒张压(mmHg)
78.78±11.34
79.76±11.76
79.38±11.61
-5.42
<0.01
总胆固醇
4.41±0.88
4.64±0.97
4.55±0.94
-15.59
<0.01
甘油三酯
1.65±1.13
1.77±1.21
1.72±1.18
-6.34
<0.0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11±0.25
1.20±0.26
1.17±0.26
-20.68
<0.0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58±0.71
2.66±0.77
2.63±0.75
-7.57
<0.01
空腹血糖
5.62±1.42
5.77±1.63
5.71±1.56
-6.45
<0.01
注:(1)有缺失值
2.2  3个诊断标准MS患病率的比较
采用CDS、IDF和ATPⅢ 3个标准计算的MS患病率分别为18.57%、34.52%、41.70%,ATPⅢ对MS的检出率最高,CDS最低(P<0.01)。对该调查人群按性别分层后,采用3个标准计算的MS患病率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对该调查人群按年龄分层后,MS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CDS、IDF诊断的MS患病率在55~6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ATPⅢ诊断的MS患病率在65~74岁年龄组最高。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组MS的患病率均显示ATPⅢ检出率最高,CDS检出率最低(表2)。
2 不同诊断标准MS的患病率
Table 2  Prevalence of M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
年龄
(岁)
男(n=6596)
女(n=10357)
合计(n=16953)
CDS
IDF
ATPⅢ
CDS
IDF
ATPⅢ
CDS
IDF
ATPⅢ
35~44
10.13
18.45
23.94
10.04
28.60
32.91
10.07
25.16
29.87
45~54
13.93
21.01
28.08
21.61
44.83
50.25
18.82
36.18
42.20
55~64
16.74
20.07
30.35
29.52
54.95
62.03
24.09
40.14
48.58
65~74
15.49
18.68
30.65
29.11
53.36
64.31
22.84
37.38
48.80
合计
14.19
19.69
28.27
21.37(1)
43.96(1)
50.25(1)
18.57(2)
34.52(2)
41.70
注:(1)与男性比较P<0.01,(2)与ATPⅢ比较P<0.01
 
2.3  3个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比较
ATPⅢ与IDF的一致率为92.82%,k值为0.85;ATPⅢ与CDS的一致率为75.97%,k值为0.46;CDS与IDF的一致率为79.62%,k值为0.49(表3)。另外,以ATPⅢ为参照标准,CDS的灵敏度为43.46%,特异度为99.22%;以IDF为参照标准,CDS的灵敏度为47.39%,特异度为96.61%。
3个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比较
Table 3 The comparison of agreement of three criteria
诊断标准
男性
女性
总人数
n
r/%
n
r/%
n
r/%
ATPⅢ与IDF
 
 
 
 
 
 
ATPⅢ(+)IDF(+)
1299
19.69
4553
43.96
5852
34.52
ATPⅢ(+)IDF(-)
566
8.58
651
6.29
 1217
7.18
ATPⅢ(-)IDF(+)
0
0
0
0
   0
0
ATPⅢ(-)IDF(-)
4731
71.73
5153
49.75
9884
58.30
k值
   0.77
    0.87
0.85
P
 
<0.01
 
<0.01
 
<0.01
ATPⅢ与CDS
 
 
 
 
 
 
ATPⅢ(+)CDS(+)
868
13.16
2204
21.28
3072
18.12
ATPⅢ(+)CDS(-)
997
15.12
3000
28.97
3997
23.58
ATPⅢ(-)CDS(+)
68
 1.03
9
 0.08
77
 0.45
ATPⅢ(-)CDS(-)
4663
70.69
5144
49.67
9807
57.85
k值
0.53
0.42
0.46
P
 
<0.01
 
<0.01
 
<0.01
CDS与IDF
 
 
 
 
 
 
CDS(+)IDF(+)
692
10.49
2081
20.09
2773
16.36
CDS(+)IDF(-)
244
 3.70
132
 1.27
376
 2.22
CDS(-)IDF(+)
607
 9.20
2472
23.87
3079
18.16
CDS(-)IDF(-)
5053
76.61
5672
54.77
10725
63.26
k值
  0.54
   0.46
      0.49
P
<0.01
<0.01
<0.01
 
2.4  3个诊断标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以IDF诊断标准作为参照标准,比较ATPⅢ和CDS的曲线下面积。ATPⅢ的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942~0.949,SE=0.002),CDS的曲线下面积为0.720(95%CI=0.711~0.729,SE=0.005)(图1)。
 
 
讨论
目前常用的MS诊断标准包括:(1)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1],该标准以胰岛素抵抗为基本条件,并伴有两个及以上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肥胖、微量白蛋白尿)聚集;(2)2001年NCEP-ATPⅢ提出的诊断标准[2],ATPⅢ没有指定哪个危险因素是必需的,但强调了中心性肥胖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为了减少ATPⅢ诊断标准在不同人种中应用的局限性,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3],将腰围切点降至男性90cm,女性80cm,并把血糖标准由110mg/ml降至100mg/ml;(3)2004年CDS提出的诊断标准[4],其中高血糖、高血压及血脂紊乱均采用目前临床诊断分割点,并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将肥胖诊断分割点降至BMI≥25.0;(4)2005年IDF提出的诊断标准[5],IDF考虑到中心性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且操作简单,把中心性肥胖作为诊断的必需条件。WHO标准的核心是胰岛素受损,但判断的标准是葡萄糖钳夹技术,这在人群研究中可行性差,故本次研究没有采用该标准。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DS、IDF、ATPⅢ诊断的MS患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ATPⅢ诊断为MS的患病率明显高于CDS、IDF的患病率。分析3个诊断标准发现,ATPⅢ和IDF标准选取的组分相同,且各组分的界值也相同,其区别仅在于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性。ATPⅢ把中心性肥胖作为一个组分,而IDF则把中心性肥胖作为必要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ATPⅢ诊断的MS患病率为41.70%,IDF诊断的患病率为34.52%,这就意味着有7.18%的人不肥胖却有其它4个组分(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血压、高血糖)中3项及以上的聚集,而这4个组分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ATPⅢ的诊断标准较IDF能发现更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的研究对象。CDS标准与ATPⅢ、IDF的差异较大,它用BMI作为肥胖的判定标准,且其血糖异常和血压异常的界值均高于ATPⅢ和IDF。所以CDS诊断的MS患病率最低,且与ATPⅢ、IDF的一致率较低。以ATPⅢ和IDF为参照标准,可见CDS的特异度高,灵敏度低,这不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MS人群。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论采用哪个诊断标准,女性MS患病率都明显高于男性。这是因为本研究中女性的体质指数、血压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男性;也可能是因为ATPⅢ和IDF男性腰围切点过高所致。李岩[6]、翟屹[7]、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8]等的研究一致表明,当男性腰围切点为85cm,女性腰围切点为80cm时,ROC曲线距离最短,对MS的预测能力最好。因此MS定义中我国男性腰围的适宜切点可能还需探讨。虽然本研究结果提示这三个MS诊断标准都可用于中国人群,但其预测效果仍需要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M]. WHO/NCD/NCS, 1999: 31-32.
2 NCEP. Executive Summary of the 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 (NCEP)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 adult Treatment Panel III[J]. JAMA, 2001, 258: 2486-2497.
3 GRUNDY S M, CLEEMAN J I, DANIELS S R,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scientific statement[J]. Circulation, 2005, 112: 2735-2752.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症的建议[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12(3): 156-161.
5 IDF. The IDF consensus worldwide definition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M]. [2009-05]. http://www.idf.org/webdata/docs/IDF­metasyndrome_definition.pdf.
6 李岩, 赵冬, 王薇, 等. 中国11省市35~64岁人群应用不同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比较[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28(1): 83-87.
7 翟屹, 赵文华, 周北凡, 等. 中国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腰围切点值的进一步验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6, (7):560-565.
8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 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1):5-10.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2006BAI01A01)
作者简介:申明慧,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慢性病流行病学,E-mail:shenmh0420@163.com
1通讯作者:胡东生,男,博士生导师,教授,E-mail:dongsheng_h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