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2010年第5期

城市妇女孕前体质指数对孕期血糖、血压和体重变化的影响
滕越   赖建强1
[1]北京市海淀妇幼保健院  ,北京100010
摘要:目的 观察孕前体质指数对孕期妇女血糖、血压和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09年2月5日至2009年3月15日在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建围产保健卡的北京市孕妇600名进行随访,监测整个孕期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孕前体重指数与不同孕期体重有显著相关性(p<0.001),超重和肥胖孕妇的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孕期阶段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正常孕妇的患病率(p<0.05)。结论 孕前体质指数是影响孕期妇女血压、血糖和体重变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开展孕前健康教育是预防妊娠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体质指数  高血压  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
The effect of pre-pregnancy BMI on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and weight in pregnancy
Teng yue,    lai jianqia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BMI) on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and body weight during pregnancy in women. Method: 600 pregnant women in Beijing Haidi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were followed from 5th, Feb.2009 to 15th, Mar.2009 as a cohort study. Height, weight,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detected in all the pregnant period. Result:The pre-pregnancy BMI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gestational weight in different pregnancy phases (p<0.05). The rates of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 during pregnant i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omen are much higher than the rates in low and normal body weight women(p<0.05). Conclusion: The pre-pregnancy BMI is a crucial risk factor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gestational high blood glucose and the gestational body weight. To carry out pre-pregnancy health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event complications of pregnancy.
Keywords: body mass index,   hypertension,  diabetes mellitus,  health education
由于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改变,人群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加。2002年我国18-44岁女性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到了21.8%和6.1%[1],不但使自身成为慢性病的高危人群,也与其妊娠过程顺利与否具有潜在的影响。研究表明,妇女孕前体重与新生儿的健康状况有关,本研究经过对城市孕妇整个妊娠期的健康状况监测,探讨孕前体重与孕期血糖和血压情况以及体重变化之间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09年2月5日至2009年3月15日在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建围产保健卡的北京市孕妇600名,至分娩时获得有效病例587例,失访率为2.2%。该部分孕妇平均建卡孕周(12.7±1.1)周(8~14周),平均怀孕时间(39.1±1.4)周(32.2~41.3)周。孕妇孕前均无严重并发症,孕期由专人在营养门诊进行有关调查和检查。
1.2研究方法
整个孕期主要监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指标。初诊建卡时空腹血糖正常者妊娠24-28周进行糖筛试验,糖筛阳性孕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此为依据做出妊娠糖尿病诊断。
血压测定:由专人用TM-2655P型全自动血压仪在孕妇安静状态下两次测量值平均所得。血糖测定:糖筛及糖耐量试验由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葡萄糖酶氧化法测得。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压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6版的标准[2]
体重测定:初诊时询问孕前体重,在建卡、糖筛、分娩前由专人测量孕妇在当天空腹状态下着轻便内衣的体重。在建卡时测定身高。孕前体质指数(BMI)=孕前体重(kg)/身高(m)2,本研究参考中国肥胖问题研究专题组提出的判断标准[3]
1.3统计学方法
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按照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分组,计算不同孕期体重、血糖和血压水平,并计算高血压患病率、妊娠糖尿病患病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以表示,组间患病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2.1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本研究对象全部为长期在北京市内居住的孕妇(居住时间超过2年),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9.5岁(20~42岁),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变    量
样本例数
结果(均值/率)
范围
年龄(岁)
587
29.5±3.2
20-42
建档孕周(w)
586
12.7±1.1
8-19
怀孕时间(w)
558
39.1±1.4
32.2-41.3
孕前体重(kg)
586
54.9±8.0
38-85
建档体重(kg)
586
56.9±8.4
40-88
产前体重(kg)
547
70.8±9.3
50-110
身高(cm)
586
161.8±4.8
145-177
BMI
586
20.9±2.8
15.6-33.3
低体重(%)
96
16.35

正常(%)
410
69.85

超重(%)
71
12.10

肥胖(%)
10
1.70

家庭月收入(%)
584


<2000元
6
1.03

2000~5000元
108
18.49

5000~8000元
189
32.36

>8000元
281
48.12

教育水平(%)
587


小学及以下
1
0.17

初中
20
3.41

高中
59
10.05

大专
150
25.55

大学本科
235
40.03

硕士及以上
122
20.78

2.2孕期体重增加
孕前体重指数与不同孕期体重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初诊时体重增加值有显著意义(p<0.05),孕前低体重和肥胖的孕妇分娩前体重增加值多于孕前体重正常和超重的孕妇。
表2  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孕妇孕期体重增加情况比较     kg
时间
BMI <18.5

正常

超重

肥胖
初诊
2.3±2.2

1.9±2.6

1.9±3.6

1.5±2.1
糖筛
9.0±3.0

8.6±3.6

8.1±5.0

7.2±2.0
分娩前
16.4±3.9

15.7±4.5

14.9±6.0

16.7±4.6
2.3 血糖水平及妊娠糖尿病患病率
超重组孕妇建卡时空腹血糖、糖筛值以及糖耐量试验的前3次血糖水平均高于体重正常组及低体重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肥胖组差异不显著。在糖耐量试验中,前三次的血糖水平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孕妇显著高于低体重的孕妇(P<0.05)。孕前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孕妇患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妇女的3.125和3.425倍。超重和肥胖孕妇的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孕期阶段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正常孕妇的患病率(P<0.0001)。
表3 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孕妇的血糖水平   mmol/L
诊断时间
低体重

正常

超重

肥胖
建卡时空腹血糖
4.57±0.38

4.66±0.39

4.81±0.40 a

4.67±0.37
糖筛试验
6.70±1.14

6.73±1.36

7.56±1.48 (1)

7.14±1.58
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






0小时
4.13±0.61

4.26±0.44 (1)

4.60±0.52 (1)

5.11±0.85 (2)
1小时
8.07±0.89 ) (1)

8.54±1.21 (1,2)

9.82±1.48 (1)

10.50±0.99 (2)
2小时
6.52±1.43

6.95±1.39

7.66±1.68 (1)

7.86±0.94(2)
3小时
4.43±0.98

4.65±1.12

4.96±1.43

4.98±1.57
注: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组间比较p<0.05
2.4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
随着孕前体质指数的增加,孕期妇女的血压水平呈现升高的趋势。孕前超重和肥胖孕妇的血压水平显著高于低体重的孕妇(p<0.05)。孕前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孕妇患在初诊、孕24-28周和分娩前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妇女的3.2、4.3和4.8倍。超重和肥胖孕妇的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孕期阶段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正常孕妇的高血压患病率(p<0.05)。
表4  不同孕前体质指数孕妇血压水平       mmHg
诊断时间
血压
低体重

正常

超重

肥胖
初诊
收缩压
110.8±9.9 (1)

111.5±10.9 (1)

117.4±11.4 (2

124.8±6.7c(3

舒张压
70.3±8.7 (1)

70.9±8.6 (1)

75.0±8.9 (2

79.9±8.3(2
糖筛
收缩压
110.8±10.9 (1)

111.4±11.6 (1)

121.3±14.3b

125.7±12.2(2

舒张压
69.2±8.1 (1)

69.7±8.2 (1)

77.2±9.3 (2

77.6±8.6 (2
分娩前
收缩压
116.6±11.4 (1)

119.2±12.5 (1,2)

125.3±16.0 (2

133.1±10.1(3

舒张压
73.1±7.7(1)

75.1±9.7 (1)

80.6±11.1 (2

83.1±7.8 (2
注:不同数字间表示不同组间比较p<0.05。
表4  不同孕前体质指数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糖耐量受损患病率   %
项目
低体重

正常

超重和肥胖
X2
p
高血压患病率







初诊时
0.00

2.74

6.17
6.5728
<0.05
糖筛时
2.86

2.00

14.81
29.8005
<0.00001
分娩前
0.95

7.98

27.16
39.8636
<0.00001
血糖







糖耐量低减
0.95

4.74

19.72
28.5477
<0.00001
妊娠糖尿病
0.95

1.04

10.94
22.4208
<0.00001
3 讨论
目前妇幼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孕妇营养状况对胎儿发育和婴儿生长方面,对孕妇本身健康关注不够。本研究立足孕前营养状况,探讨孕前体质指数对孕期女性自身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切入当前城市女性存在低体重和超重肥胖双侧挑战的特点,选择调查对象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怀孕年龄偏大,家庭收入条件较好,这既是目前大城市育龄妇女的现况,又是将来更多城市女性的发展得趋势。调查对象孕前超重及肥胖比例高于其它研究结果[4
目前孕期体重增加建议值以199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制定的标准为依据[5],均以孕前体重(或体质指数)为基础。本调查4组孕妇各期体重增加无明显差异,平均体重增加15.7公斤,可能与孕期的接受指导有关。有学者认为超过13.5~15.8公斤的体重增加,即说明胎儿和母亲体内的脂肪增加过多[6],说明无论对于正常体质指数和超重及肥胖人群均应控制体重增加,控制孕期体重增加有利于减少产后体重滞留和肥胖的发生。
超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具有更高的血糖水平,糖耐量受损和妊娠糖尿病患病率在不同孕期阶段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正常孕妇的患病率(p<0.0001),说明孕前体质指数是妊娠期血糖升高或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险因素;另有研究认为对于未诊断血糖异常孕妇,其妊娠期高血糖水平也会对胎儿仍有不良影响[7]
本调查发现孕前超重或肥胖的孕妇患高血压的风险均高于正常体重妇女,妊娠高血压增加了母婴死亡的危险性。超重和肥胖孕妇的高血压患病率在不同孕期阶段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正常孕妇的高血压患病率(p<0.05)。
从本调查看,孕前体重指数对于整个妊娠过程影响深远,理想孕前体重指数孕妇有更理想的血糖水平,孕期合并血糖异常及血压异常的风险更低,并且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加以及产后体重滞留之间的链条关系,影响女性中老年期的超重和肥胖地发生,构成了多系统慢性病发生而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育龄期乃至青春期女性开展营养和健康方面的指导,强调合理膳食,平衡营养,加强体力活动,保证正常的体重,为婚后怀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52.
2.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年人体质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4.张绍强,廖瑞荣,张玲,等.孕前体质指数及孕期增重与妊高征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534-1535.
5.INSTITUTE OF MEDICINE. Nutrition during pregnancy part Ⅰ: weight gain, part Ⅱ: supplements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0.
6.BERKOW R. The Merck manu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M]. 16th ed. Rahway Merck Research Laboratories,1992:185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控司编著.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9


基金项目:首都医学科学发展基金(No.2005-3073)
作者简介:滕越 ,女,Email:tengyuesister@yahoo.com.cn
通讯作者:赖建强,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jq_la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