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

老年人的免疫衰老与其肠道菌群、饮食习惯的关系

Association among Immunosenescence, microbiota and diet habit of the elderly

项目编号:DIC2014-01

申请人姓名:何  方

申请人工作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资助金额:20万


项目摘要:

问题现状: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器官会出现免疫衰老(immunosenescence),这是导致老年人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身体功能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使得老年人成为有高病死率和死亡率的高危人群。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及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密切的联系,还发现人体肠道菌群的种群结构及其他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质和量上的变化,同时还受到饮食习惯很大影响。这些变化均被认为和高龄伴随的免疫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相关领域的研究还依然非常少,高龄者的免疫功能、其肠道菌群的变化、饮食习惯之间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不明问题。

研究方法及目的:本项目拟选取成都地区50-70岁的健康老人,通过抽血体检,对健康状况和各种血液生化免疫学指标进行测定;采集粪便,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及二代测序技术对其肠道细菌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其日常膳食情况及饮食习惯,以调查高龄人的免疫功能和其肠道菌群种群结构的相关性及日常膳食习惯的影响,为指导高龄人群合理饮食和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技术路线: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调查。从中筛选出150个日常生活中容易感冒等体质弱但较健康的老年人进行抽血体检,除对血液各种常规生化指标的测定外,特别要对免疫功能指标如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CD8 T细胞比值、NK细胞数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收集受试者粪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肠道双歧杆菌的种属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肠道中的主要菌群(大肠杆菌、乳酸杆菌、肠球群、拟杆菌、梭菌属等)进行定性和定量;使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和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对肠道种群结构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受试者的日常膳食习惯进行调查;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认高龄者血液中免疫学指标和其肠道菌群结构、日常饮食习惯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分析三者间相互关系。

预期成果:可获得有关高龄者机体免疫功能和其肠道菌群种群结构、日常膳食习惯现状的大量可信耐的科学数据,为探索延缓和改善老年人的免疫衰老解决方案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膳食运动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Effects of diet combined with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the gut micro ecosystem in children with simple obesity

项目编号: DIC2014-02

申请人姓名:余增丽

申请人工作单位: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资助金额:18.49万

项目摘要:肠道微生物影响脂肪的储存和能量的摄取,这意味着其在肥胖的发展中起直接作用。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虽然不同肠道细菌计数与5岁儿童的体重及BMI无关联;但BMI值与厌氧革兰氏阳性菌的构成比存在正相关,杆菌的相对构成与儿童体重呈负相关。但是,肠道菌群微生态的改善是不是膳食运动防治单纯性肥胖的机制之一,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次立项拟阐述两方面的问题:(1)在郑州市某三所小学3-4年级9-10岁学生中,选择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对照者各20名,根据细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及ddl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肥胖儿童与正常对照者之间5种代表性肠道菌的差异(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类肠球菌及屎肠球菌),阐明肥胖儿童微生态的变化及其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和目的抽样研究方法,对郑州市某三所小学3-4年级20名9-10岁肥胖儿童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干预内容包括4周健康教育,每周1次,每次30min;饮食指导2次,每周1次,每次30min;同伴支持2次,每周1次,每次30min;集体运动48次,每周4次,每次40min。分别在饮食运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问卷测量肥胖儿童的饮食运动知识、饮食运动自我效能、饮食运动行为以及测量BMI;同时,应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受试者粪便中5种代表菌进行定量分析,观察肠道菌群中5种代表菌变化差异,探讨饮食运动干预对肥胖儿童肠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在肥胖防治中的生物学作用。



活性乳酸菌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酒精性肝病的效果及机制研究

Research of active lactobacteria modified intestinal flora in the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项目编号:DIC2014-03

申请人姓名:梁  惠

申请人工作单位:青岛大学

资助金额:20万

项目摘要:正常人肠道内寄生着大量微生物,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人体内最大的贮菌库,也是体内最大的内毒素池。酒精能够改变结肠微生态成分,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进而促进促炎因子产生、改变肝脏代谢途径致使肠粘膜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内毒素血症的重要发病机制。因此,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治疗ALD的重要手段之一。益生菌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本研究组成员前期已进行动物实验,酒精灌胃构建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结果证实补充乳酸菌,可调节肠道菌群成分,以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从而有效缓解肝细胞损伤。本研究拟选取15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低剂量组和联合治疗高剂量组。常规治疗包括戒酒、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联合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给予100ml活性乳酸菌饮品(至少含有100亿活性乳酸菌)。联合治疗高剂量组活性乳酸菌饮品剂量加倍,即每日两次。干预一月后检测肠道菌群的成分变化,进而以肝功能、血脂、血浆内毒素以及影像学变化等指标衡量不同分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改善效果。探索活性乳酸菌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改善效果及作用机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知晓状况及其对居民健康行为影响的调查A survey on the awareness rate of Chinese resident’s dietary guidelines (2007) and its influence on health behavior in China.

项目编号:DIC2014-04

申请人姓名:王惠君

申请人工作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资助金额:19.87万


项目摘要:过去三十年中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营养不良逐步得到控制的同时营养相关慢性病患病率明显升高,严重威胁了我国居民的健康。为了在膳食结构变化时期指导居民合理膳食,从而达到控制营养不良同时减少慢性病的目的,我国营养学会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并以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情况和营养状况在1997和2007年对《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且增加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尽管近年来对《指南》宣传力度增加,但是缺少对《指南》的全人群知晓率及其对居民膳食结构指导效果的评估。从反馈信息看,《指南》和膳食宝塔还存在内容过于原则化、食物量和身体活动量不容易把握、食物种类繁多按照《指南》选择和烹调食物难以坚持等问题。因此在第三次修订《指南》和膳食宝塔之前,了解我国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对《指南》和膳食宝塔的知晓率、对居民平衡膳食是否能起到指导作用、收集专业人员和普通居民对《指南》和膳食宝塔修订的意见及建议尤为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普通居民和营养相关专业人员中了解对07版《指南》和膳食宝塔的知晓状况、主要知晓途径及期望的获取营养信息的途径;调查普通居民和营养相关专业人员对07版《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实际应用状况;征求普通居民人群和营养相关专业人群的修订意见和建议;从而为修订提供必要的支持。作为典型调查,选择经济水平中等同时兼顾地域分布的两个省份:湖南省和辽宁省,及一个直辖市:上海市作为调查省。每个省(市)分别选择一个城市(城区)和一个县(郊区),分为普通居民人群和有一定营养专业知识背景的营养相关专业人群,分别抽取调查样本。其中普通居民人群样本人数不少于3180人,营养相关专业人群样本人数不少于283人。采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在普通居民人群和营养相关专业人群中收集相关信息。针对普通人群和营养相关专业人员分别拟定小组访谈提纲和设计大众版和专业版的《膳食指南知晓和应用情况评估》问卷。小组访谈组织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并引导访谈参加人员就主要议题展开讨论。问卷调查由调查机构组织,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以保证问卷调查质量。经过上述调查分析可以获知普通人群和营养相关专业人群对07版《指南》和膳食宝塔的知晓状况、主要和希望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对平衡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作用及其对07版《指南》和膳食宝塔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技术应用性研究

Development of reference food atlas and evaluation studies for a novel methodology of dietary assessment with instant photography


项目编号:DIC2014-05

申请人姓名:汪之顼

申请人工作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资助金额:20万

项目摘要:膳食调查是营养学从科学研究到健康促进等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膳食调查的常用方法中,包括回顾性的询问法和前瞻性的记录法(如称重法等),有的费事、费力,工作量巨大;有的质控难度较大,所获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由于中国膳食的复杂特殊性,在中国居民中开展膳食调查难度更大,更为复杂。新的膳食调查方法一直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呼吁和着重倡导的研究领域。项目组成员利用日益普及的数码影像和互联网通讯技术,最近尝试进行“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技术”的研制,建立了一种新的膳食调查方法。这种方法创新性地利用图像记录的优势,有效回避回顾性调查时对记忆和描述能力的依赖,同时也省却了称重测量的繁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现场工作量转移到后方技术平台,能实现易于实施、便于质控、数据较为可靠的目标。但是,该项新膳食调查方法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有相应的视觉参比食物图谱的支持,也需要在不同人群中应用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研究。

本项目拟在抽样调查中国居民膳食中高频消费的食物品种的基础上,对筛选出的高频食物,对其各种即食状态,在标定的视觉条件下,进行定量图像预先记录,形成各种食物的图像估量参考图片,进而研制出图像法食物估量参考图谱。以支持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方法的广泛应用;同时,以60名孕期妇女和60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在给予其预先称重膳食的情况下,观察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的效率,并与传统的24h膳食回顾法进行比较。

该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完成《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方法和配套估量参比图谱》专著一部,和对新的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方法的评价性研究论著2-3篇。这些工具性资料库和科学性评价依据,将极大地支持“即时性图像法膳食调查方法”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基础、蔬菜水果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小学营养健康教育的研究

The research of nutrition education based on practice activity class and takes vegetable-fruit education as an entry point in primary school


项目编号:DIC2014-06

申请人姓名:包大跃

申请人工作单位: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资助金额:20万

项目摘要: 现代营养科学对蔬菜水果的营养价值已有充分研究与肯定,2400年前《黄帝内经》亦已明确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将蔬菜水果列为第二层,推荐人群每日摄入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儿童少年时期形成的生活方式将为成人时期乃至一生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营养专家提倡按照多种颜色搭配的原则,每天五份蔬菜和水果,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膳食习惯。但目前儿童蔬菜水果摄取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是“摄取量不足”和“种类单一”,这种膳食不平衡的情况有可能会造成超重、肥胖或者营养不良等。对于如何改善普遍存在的儿童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的方法亦有多方研究,如加大营养健康宣传力度,家长改良烹饪做法与购买习惯等,但收效甚微。本项目拟探讨以蔬菜水果食材教育为基础的小学营养健康教育模式。受体主要为3-5年级小学生,形式为学校已运作成熟且有丰富实践基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宣教人员为经验丰富、学生熟识的学校老师,宣教内容主要为营养专家和学校老师综合研究讨论形成的符合小学生认知心理与能力的营养健康知识,该知识以蔬菜水果为载体,通过鲜活的食材来了解基础营养与健康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来了解、熟悉多种蔬菜水果,通过熟悉培养喜好,随之养成热爱并主动摄入蔬菜水果的习惯,掌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营养健康知识,培养对形形色色的食物与营养信息的判断与鉴别力。


天津市小学生早餐模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及营养宣教效果评价

The study of correlation of breakfast pattern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and the effect of nutrition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pupils in Tianjin


项目编号:DIC2014-07

申请人姓名:庞  伟

申请人工作单位:天津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资助金额:16.44万

项目摘要:近年来,不良早餐模式已成为威胁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的突出问题。长期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高不仅可引起青少年营养缺乏、生长发育迟缓、还可能影响少年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认知功能。因此,提高青少年吃早餐比例,优化其早餐结构就显得尤为迫切。本项目拟选取天津市小学生为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食用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小学生早餐模式与认知功能相关性。观察多种形式的营养宣教对小学生早餐饮食模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寻合理、有效的健康促进方式。本研究将为改善小学生不良的早餐模式,建立有效的营养宣教方式,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与新思路。



孕期低血糖负荷膳食对巨大儿发生风险的干预研究

Low Glycaemic Load Diet in Pregnancy to Prevent Macrosomia Study : A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项目编号:DIC2014-08

申请人姓名:李  李

申请人工作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资助金额:19.2万

项目摘要:巨大儿是孕妇不良妊娠结局之一,国内发生率约为10%左右,已超过低出生体重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巨大儿的危害是娩出时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婴幼儿期的发育也不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成年后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DOHaD理论指引围生期保健应高度关注孕前、孕期营养膳食,积极干预胎儿发育迟缓和过快增长。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被认为是造成超重和肥胖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胎儿体内血糖较高和婴儿的出生体重增加的因素,因此孕期低血糖指数膳食有预防巨大儿发生的可能。本研究拟通过全孕程低血糖负荷膳食干预巨大儿的发生,控制孕期增重过度,流行病学随机对照干预研究设计被采用,以准备怀孕妇女、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建立孕前、孕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中按BMI值和孕期增重等级进行多阶段个性化低血糖指数膳食管理和适量运动宣教,干预的结点为孩子出生,对照组不施加本项目的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孕期人体测量学指标、生化代谢指标和体成分指标以及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同时探索母血糖值作为预测巨大儿发生指标的可行性。在非GDM孕妇中开展巨大儿发生的低血糖负荷膳食饮食全程干预研究是本研究的特色,国内是首次。研究结果有望阐明孕期不同阶段低血糖负荷膳食膳食干预对巨大儿发生的作用及全孕程膳食干预的可行性。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在中国成人铁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tent in the assessment of iron status in Chinese adults


项目编号:DIC2014-09

申请人姓名:杨丽琛

申请人工作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资助金额:20万

项目摘要:铁缺乏症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和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铁缺乏的早期、准确诊断可为患者及时查找病因,达到早期和对症治疗,从而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大大降低疾病与经济负担。然而现有的传统诊断指标各有其不足之处,如骨髓铁染色的金标准具有创伤性;血清铁蛋白受到炎症影响,且其现有的WHO诊断界值用于我国人群时亦受到质疑;转铁蛋白受体仍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及诊断界值,价格也较高。总的说来,目前仍缺少经济方便、灵敏特异的铁缺乏诊断指标,尤其是采血量少,适合于大人群快速筛查,及婴幼儿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作为一项新的诊断铁缺乏的血液学参数近年来引起了国际上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CHr具有适于早期诊断、生物变异度小、不受炎症影响、需要样品量少(末梢血即可)、灵敏度高、经济简便等特点,且随着自动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现有关于CHr的研究报道,由于采用的铁缺乏诊断标准不一,对其临床应用价值的结论仍有争议,尤其是仍缺乏统一的诊断界值。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本研究将以我国成年人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在大型三甲医院招募需进行骨髓穿刺检测的患者,以其骨髓铁染色结果为铁缺乏症诊断“金标准”,测定包括CHr在内的各项血液学参数、多种铁代谢相关指标及炎性指标,经描绘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各指标诊断效能的分析。从而全面探讨CHr与传统铁代谢及血细胞指标相比,其应用于铁缺乏早期诊断、贫血鉴别诊断及铁缺乏干预效果评估的意义及应用价值;并获得CHr用于诊断成人铁缺乏时的适宜界值。相关结果将为CHr在临床的推广运用,尤其是针对婴幼儿及老年患者;以及用于人群铁营养状况流行病学快速筛查提供重要科学数据。


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研究

The clinical study on the diet intervention to pregnant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effect of low glycemic index diet on gestational outcome


项目编号:DIC2014-10

申请人姓名:李  莉

申请人工作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

资助金额:16万

项目摘要: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为以往无糖尿病亦无糖耐量降低的妇女在妊娠期间初次诊断的葡萄糖不耐受,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孕妇中GDM的发病率为0.15%~15%。未经治疗的 GDM患者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高,围生期胎儿、婴儿病死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近年来通过低GI膳食干预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健康效应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将针对确诊为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在执行我国现行孕妇保健规范的基础上,观察低GI膳食较普通膳食对稳定妊娠糖尿病孕妇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通过研究将为我国西部地区孕妇妊娠糖尿病提供早期预防策略及制定预防政策的重要依据;对提高我国西部地区孕产妇妊娠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管理水平,促进优生优育及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促进西部地区妇女儿童健康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贵州苗族、侗族、布依族成人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饮食行为关系的研究

The study of the associ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with metabolic syndrome, dietary behavior in Miao, Dong ,Buyi minority nationality of Guizhou


项目编号:DIC2014-11

申请人姓名:孙晓红

申请人工作单位:贵阳医学院

资助金额:10万

项目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血尿酸来源于内源性嘌呤与核酸的代谢和外源性食物中嘌呤与核酸的分解。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可能与血尿酸的增高有关。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不仅诱发尿酸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尿石症及痛风等,还常与肥胖、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并存。有研究提示高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血尿酸水平增高有可能通过引起肾损伤、血管内皮炎症反应、增加氧化压力和激活RAS等机制而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紊乱有关。已经建议血尿酸水平作为这些慢性疾病氧化损伤的循环标志物。前期在对贵阳市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的调查中发现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很高,甚至高于同期上海市体检人群。贵州少数民族有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俗,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增高有关,目前尚未见到关于贵州省少数民族血尿酸水平及与代谢综合征、饮食行为因素和与细胞炎症因子(IL-1)的相关性研究。为此,本研究拟在贵州省少数民族聚居地黔东南、黔南收集苗族、侗族、布衣、汉族成人的体检资料和生化指标结果,阐明贵州省汉、苗、侗、布衣族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并按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在该人群各民族中抽取高尿酸血症和正常血尿酸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血IL-1水平检测,以探讨贵州省汉、苗、侗、布衣族人群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饮食行为因素和血中炎症因子IL-1的关联性及民族差异;根据相关保护因素、危险因素制定防控高尿酸血症及慢性病的宣教内容,在人群中开展宣教工作,达到提高人群对慢性病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