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能营养中心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徐宝燕 徐亚民
江苏省宝应县食疗研究会,宝应 225800


文章编号:1000-8020(2002)S0-0073-02
摘要: 本文阐述了我国心血管病呈上升型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认为防治心血管病应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着手。饮食结构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不适当的饮食结构,摄入过多的脂肪、胆固醇,引起机体脂代谢的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提倡预防为主,积极开展饮食防治,倡导合理膳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机体脂代谢的紊乱,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最佳方案。宣传贯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是改善人们食物供应,改善营养失衡的状况,控制与营养有关的慢性病,是防治心血管病的积极有效措施。建议为“营养”立法,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成为法律文件,以利健康持久地贯彻执行。   关键词:膳食 营养 预防 心血管病 膳食指南 膳食宝塔

   中图分类号:R151.4 R153 R54 文献标识码:A
1 心血管病在上升
  目前国际上心血管病流行有上升型,稳定型,下降型三大趋势,美国,日本属下降型,近30年来,美国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了50%多,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三分之二,西欧属稳定型,东欧、前苏联及中国属上升型。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从1958年的5.11%上升至1991年的11.88%,患病人数超过1.1亿,平均每3个家庭有1名患者,脑卒中患者达600万,每年还有150万新发病的患者。
  我国心血管病人群监测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1994年一项国家医学攻关研究表明,对北京、南宁、宁波300余例15岁至39岁年龄组尸检发现,北京组75%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而狭窄超过50%的重度病患者已达24%。

  我国农村地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一直呈上升趋势,据国家卫生部统计公报表明:心脏病死亡率由1996年的69.07/10万,上升至2001年77.72/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由1996年的110.92/10万,上升至2001年112.60/10万。
  多年来,国内外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稳坐各类死因的“第一把交椅”。要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明智的办法,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着手。
  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在动脉血管壁的病变,开始先有内膜增厚、脂质沉积、细胞浸润、中膜平滑肌细胞向管腔转移和增殖,继而细胞外基质增生和出现泡沫细胞,使动脉壁变成糜粥样结构,终至发生破裂或血栓形成,导致管腔阻塞和供血障碍。若发生于心脏冠状动脉则呈现冠心病的系列症状,发生在脑血管则呈现脑血管病的许多症状。

  因此说,防治心血管病,应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着手,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确切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在许多危险因素中除了家族史、性别和年龄这些无法改变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可以改变和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等。

  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证明,饮食结构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不适当的饮食结构,如追求三高饮食(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质),摄入大量脂肪、胆固醇,即能引起机体脂代谢的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已经肯定的人体脂代谢紊乱表现有:

(1)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5.20 mmol/L (2g/L)

(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3.12 mmol/L (1.2g/L)

(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1.04 mmol/L (0.4g/L)

(4)血清甘油三酯(TG)升高,>1.70 mmol/L (1.5g/L)

  此外,饮食不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2 提倡预防为主

  我们的祖先早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向世人宣告:“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典型的预防观念。

  把预防上升为“预防第一”,是最现代化的理论、是现代化的方法。中国虽未步入经济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疾病的构成与健康的问题,却与发达国家没有什么差别,以“治病”来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显然是“跟不上时代”,与其将自己的健康寄托给医生,不如将之寄托给自己,寄托给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从而获得少生病、多健康。

  “民以食为天”这句古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来对饮食十分重视。今天我们大家继续宣传饮食之道,宣传饮食防治。“关心人类健康,追求均衡膳食”不仅是营养学家的共同目标,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获得快速发展,大家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是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如何合理地选择食品能满足机体各种营养需要,从而获得健康。但不容乐观的是,越来越多“吃饱”了的人,并没有吃“好”,这个“好”字是营养学上的“好”。饮食能养生治病,亦能伤身致病,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居民中85%的人群是亚健康状态,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有密切关系的慢性病: 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的患病率与日俱增,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病从口入”之说,已成为到处可见的事实,发生如此严峻的局面,虽有诸多因素,但是一个共性问题: 健康知识缺乏,有许多人对合理膳食、平衡营养的知识缺乏(在农村居民中情况更为重要),许多人不懂什么是合理膳食,不懂什么是平衡营养,不认识合理膳食、平衡营养与健康的重要关系。

  提倡“预防第一”,开展饮食防治,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不良饮食结构这一危险因子,控制机体脂代谢的紊乱,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来说,开展饮食防治,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减 少并发症。这是防治心血管病的最佳方案。

3 积极宣传贯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对我国第一个膳食指南进行仔细修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居民近40年来食物消费、营养状况、疾病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估计而制定的,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居民合理消费食物、优化膳食结构,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改善居民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有关的各种慢性病。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共有八条:(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此外,还制定了“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为帮助人们把“膳食指南”的原则具体应用于日常膳食实践,针对我国居民膳食的主要缺陷按平衡膳食的原则,推荐了中国居民各类食物的适宜消费量,并以“宝塔”的形式表达,称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膳食宝塔”是“膳食指南”的量化和形象化的表达,也是居民在生活中贯彻“膳食指南”的方便工具。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的膳食趋于减少谷类、而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消费。“膳食宝塔”分别推荐了不同种类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和较低的肉类摄入量,目的是引导居民多消费鱼类、奶类,不要过多消费畜肉类。使人们能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市场食物供应,调配一日三餐,尽可能符合推荐的“每日膳食营养供给量标准”(RDA),强调饮食结构的合理,营养素的均衡,控制机体脂代谢的紊乱,预防与营养失衡有关的慢性病,因此、积极宣传贯彻“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实施,是坚持“预防第一”,开展饮食防治的关键,也是防治心血管病的积极有效措施。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在此建议我国政府,为“营养”立法,将“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成为法律文件,以利健康持久地贯彻执行,必将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有利于国富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