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厅

A survey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food behavior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in 4 cities in China present status survey on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 food behavior in four chinese cities 马冠生,胡小琪,吴瑾,马文军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 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9号 100050)


  儿童少年时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个体的饮食行为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和形成的。儿童少年时期形成的饮食行为不仅延续到成年,并且持续一生。 饮食行为不仅可以影响儿童青少年目前的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到成年时甚至一生的健康。 在饮食行为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家长、同 学/朋友、电视、广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开展这方面的调查,可以了解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制订有效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抽样方法
  采用三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将各城市划分为市区和近郊区两层,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区;从被抽中的2个区中随机抽取3~4个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各2~4所;再从抽中的幼儿园和学校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1个班,选择所有户籍在本地的学龄前儿童、学生为调查对象。参加调查儿童和学生的家长也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文献、举办专题小组讨论收集信息,制定出问卷初稿,然后经过专家审阅、预试验,再反复修改后定稿。问卷包括了早餐、零食、饮料、快餐和食物喜好等内容。学龄前儿童和1~2年级的小学生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3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和所有的家长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
1.3数据录入、 整理和分析
  数据录入前,对问卷进行检查、编码。采用EPI INFO (6.02版)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或重复录入的方法以确保录入的正确性;数据录入后再进行逻辑检查和清理。使用SAS(6.12版)统计软件进行率的计算,c2检验等统计分析。

2 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共调查9976个孩子-家长对,经过数据清理,挑选出9464个孩子-家长对进行分析。9464名孩子中,学龄前儿童2344名,占24.8%,小学生4554名,占48.1%,中学生2566名, 占27.1%。男生4626名,占48.9%,女生4838名,占51.1%。来自市区的儿童少年5294名,占55.9%,近郊区的儿童少年4170名,占44.1%。9464名家长中,母亲为5815名,占61.4%,父亲为3649名,占38.6%。
2.2 早餐
  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84.5%、83.4% 和81.1%,经常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8.1%、11.1% 和12.0%,偶尔/不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7.4%、5.5% 和6.9%。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男、女生每天吃早餐和从不/偶尔吃早餐的比例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P>0.05; 中学生中男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84.2%高于女生78.5%,男生中偶尔/不吃早餐的比例为5.2% 低于女生8.4%,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c2=15.6, P=0.001。学龄前儿童中有56.5%的在家中、41.0%的在幼儿园,1.4%的在饭馆/小摊上、0.7%的在路上吃早餐。小学生中85.8%的在家中、7.0%的在学校,3.7%的在路上、3.2%的饭馆/小摊上吃早餐。中学生中82.6%的在家中、8.4%的在学校,5.5%的在路上、2.7%的饭馆/小摊上吃早餐。学龄前儿童的早餐主要由母亲和祖父母准备,小学生的早餐主要由母亲和父亲准备,中学生的早餐主要由母亲、孩子自己和父亲准备。
  卫生、营养、孩子的喜好、方便和种类搭配依次是家长准备早餐时经常考虑的因素。
2.3 零食
  我国城市儿童少年普遍吃零食,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中吃零食的比例分别为97.2%、97.3%和98.4%。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中男、女生吃零食的比例很相近,分别为97.3%、97.1%和96.9%、97.7%,P>0.05;中学生中女生(99.3%)明显比男生(97.4%)吃零食的比例高,其差异有显著性,c2=15.3,P≤0.001。城市儿童少年中周末吃零食的比例明显比周日高,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01。
在周日,中学生中吃零食的比例依次高于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它们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c2=156.6, P<0.001。他们在周日不同时间段吃零食的比例也不同,学龄前儿童晚上明显比下午、上午吃零食的比例高,中、小学生下午吃零食的比例高于晚上和上午吃零食的比例。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中男、女生在不同时间段吃零食的比例相差不大,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中学生中女生比男生在不同时间段吃零食的比例都高,其差别有显著性,P<0.001。
  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常用来作零食的食物主要有水果、面包/饼干、糖果、甜点、膨化食品等。学龄前儿童的零食经常由母亲、父亲和祖/外父母准备,小学生的零食主要由母亲、父亲和孩子自己准备,中学生的零食经常由母亲、孩子自己和父亲准备。
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在家和幼儿园中吃零食,中、小学生食用零食的地点主要是在家和学校。学龄前儿童选择零食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有食物的口味、营养、颜色、外包装和家中食用频率,中、小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食物的口味、营养、家中食用频率。
2.4 饮料
  学龄前儿童在家常饮用的饮料依次为白开水、牛奶、碳酸饮料、酸奶和果汁,小学生依次为碳酸饮料、牛奶、白开水、果汁和酸奶,中学生依次为碳酸饮料、牛奶、果汁、酸奶和白开水。他们在学校中消费的饮料种类与家中有所不同,学龄前儿童依次为白开水、豆奶和牛奶,小学生依次为白开水、牛奶、碳酸饮料和豆奶,中学生依次为白开水、碳酸饮料和牛奶。
小学生在家饮用的饮料主要由母亲、父亲和自己准备,中学生自己、母亲和父亲准备。小学生在学校饮用的饮料主要由母亲和自己准备,中学生主要是自己和母亲准备。
2.5 快餐
  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中知道快餐店的比例分别为96.0%、90.8%和83.7%,他们中吃过快餐的比例分别为91.1%、92.2%和95.4%。
  学龄前儿童喜欢去快餐店的主要原因依次有快餐好吃、有玩具和送小礼物,小学生喜欢去的主要原因有快餐好吃、卫生和环境好,中学生的主要理由为快餐好吃、方便、环境好和卫生。在对快餐的认识上,学生中认为快餐营养搭配合理、营养价值高的比例高于家长。
  家长通常在节假日、孩子要求时、孩子过生日和考试成绩好时带孩子去快餐店,其比例分别是66.1%、34.5%、34.2%和17.9%。
2.6食物喜好
  学龄前儿童中92.6%有特别的食物喜好, 食物的口味、气味和营养是影响他们食物喜好的主要因素;87.1%的小学生、69.1%的中学生有特别的食物喜好,食物的口味、营养和气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和中学生中分别有64.5%、68.5%和67.7%的不喜欢吃某种食物,食物的口味和气味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时,学龄前儿童对待的主要方式:不吃62.6%、少吃点24.1%、尽量吃些12.0%、吐掉1.3%;小学生对待的主要方式依次有:31.8%不吃、25.6%只吃一点、24.8%吃一些、17.2%尽量多吃些;中学生中:只吃一点的占46.6%、一点都不吃的占33.6%、吃一些的占13.5%、5.1%尽量吃一些。

3 讨 论
3.1 早餐
  早餐是早上起床后结束饥饿状态的第一次正式用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但在日常生活中,早餐最容易被人们忽视。许多人认为吃不吃早餐无所谓,不吃早餐营养可以从午餐或晚餐中得到补充。研究表明: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午餐和晚餐不可替代的作用,早餐所提供的营养素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补充。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好是引起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好不仅影响儿童少年的营养素摄入,还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甚至影响他们的营养状况乃至健康。吃早餐儿童的短期记忆能力、数学测试成绩好于没有吃早餐的小学生;早餐能量摄入充足小学生的身体耐力、创造力、加法运算和数字核对的逻辑判断能力的表现均优于能量摄入不足的小学生,早餐吃得好的学生明显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质量不好的学生精力充沛、思考问题积极。
  不吃早餐的现象在我国儿童少年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即使在吃早餐的人群中,早餐的营养也较差。从这次调查中得知,早餐主要是家长负责准备,并且家长的早餐行为和孩子的早餐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准备营养均衡的早餐,而且也应该每天吃早餐,为培养孩子良好的健康行为作典范。
3.2 零食
  吃零食是儿童少年一种常见的饮食行为,零食可以提供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一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孩子们吃零食时还可以得到一定的享受。 因此,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吃零食。而应该正确引导,让他们学会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食物作为零食,在两餐之间吃点零食,从而既能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良好的营养。但是,零食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所以不能用零食代替正餐,应当从一日三餐中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研究发现:口味、卫生和营养是儿童少年选择零食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在选择零食时备选零食种类的多少比对零食的喜好更重要,当提供多种食物时,儿童少年倾向于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零食。由于儿童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和学校吃零食,获得零食的主要途径是从家中现有的食物中选取和在学校购买,因此家长应该在家中为孩子准备好营养相对均衡的食物,以供孩子们选择,并给予指导。在进行指导和教育时应该采取正面教育、正面强调的方式。
3.3饮料
  不同国家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量差别很大,消费模式也不同。一般说来,发达国家儿童青少年饮料消费量高于发展中国家,但所有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饮料消费量逐年上升。有关我国儿童少年饮料消费行为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从这次调查结果来看,各种饮料将取代白开水成为我国城市儿童少年饮料消费的主流。适量饮用饮料对健康没有什么危害,但过量饮用,则可能会引起一些健康问题。大部分饮料呈酸性,并且含有糖类,从而增加了致龋的危险性,研究表明软饮料的饮用量与龋失补牙数有关。过量饮用饮料,可引起婴儿慢性非特异性腹泻,甚至导致婴儿生长发育障碍。每天饮用过量果汁可引起儿童身高、体重过低。有资料表明:随着软饮料消费量的上升,儿童青少年牛奶消费量下降。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少年钙的摄入量还不到推荐量的一半,这与他们奶类的消费少有关,这是否与各种饮料的消费增加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3.4 快餐
  快餐的消费已经成为儿童少年普遍的饮食行为。从调查的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儿童少年都听说过并吃过快餐,并且有一半以上的儿童少年认为快餐的营养搭配合理、营养价值高。值得注意的是,经常吃快餐会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快餐的制作以油炸为主,因此快餐食物含的能量多,一份西式快餐中所含的能量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要的能量。虽然快餐食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但其中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的相对含量却很低,并且含有较高的盐分。 经常吃快餐,能量的摄入会超过身体的需要,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在人体贮存起来,从而引起肥胖。
  经常吃快餐会对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但不是不让人们吃快餐,而是要掌握一定的度,同时在吃快餐时也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营养的均衡。
3.6影响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因素
  父母亲承担着满足儿童少年营养需要的责任,在儿童少年饮食行为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亲对儿童饮食行为的影响常表现在:(1)就餐时的提醒/教育;研究发现:父母的提醒/ 教育可以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但是过分注意儿童少年的饮食行为,会降低他们对某些食物的喜好和饮食质量。(2)父母亲或照看人购买和分配食物的行为会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以及营养摄入。(3)父母亲的饮食行为会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 儿童对食物的接受往往模仿父母和家中的其他成年人。(4)父母亲或照看人经常使用食物当作奖励、惩罚或 安慰,这种非营养目的食物的使用,可以影响儿童 青少年对食物的喜恶。
  儿童对食物的喜好、选择和消费的行为受同伴的影响很大,儿童的年龄越小,其饮食行为受同伴的影响越大。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视节目对儿童食物喜好方面的影响比来自家庭的影响还要大,电视广告对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的影响更大。但是,在儿童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段内作广告的食品大多数的营养价值都很低,并且其内容很少有关于合理饮食行为的,电视广告对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没有起着正确的引导作用,有的还在鼓励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有的简直在起误导作用。因此,如何控制传播媒介中食品广告的质量、数量和频度,家长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广告以及选择食物,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4 结论
·70%的儿童少年有特别的食物喜好,65%的儿童少年有不喜欢吃的食物。
·90%的儿童少年经常吃早餐, 但52%~56%的早餐营养质量较差。
·吃零食在儿童少年中很普遍,水果、饼干、糖果、甜点和膨化食品是他们经常吃的零食。
·大多数的儿童少年吃过快餐,他们对快餐营养的认识不够全面。
·白开水、碳酸饮料、果汁、牛奶和酸奶是城市儿童少年消费的主要饮料。
·食物的口味、气味、营养是影响城市儿童少年食物和饮料选择的主要因素。
·家长在食物的准备、选择方面起主导作用,中学生在食物的选择和准备上具有更大的独立性。
(致谢:本调查得到达能营养中心的经费资助,这项工作由广州市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营养学教研室、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和哈尔滨市卫生防疫站学校卫生科共同完成,在此对经费资助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