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霞 蒋卓勤 何志谦(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 广东 广州 510080)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环境因素,如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坐着看电视的时间延长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带来的体力活动水平的下降,在肥胖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加之遗传因素的作用使其易感性增高,导致能量代谢失衡而发生肥胖。儿童肥胖状态下是否存在能量代谢方面的变化,能量代谢在儿童肥胖形成及维持中的作用如何,国内尚未见有报道。国外学者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能量代谢进行了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却不一致[1,2]。本研究通过测定单纯性肥胖儿童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了解肥胖状态下儿童能量代谢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儿童肥胖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们对广州市远郊一所全日制全寄宿学校10~12 岁的54 名(男32 名,女 22 名)肥胖儿童和 60名(男 30 名,女 30名)正常体重儿童进行了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研究。本文仅简述有关的研究结果。
1 儿童基础代谢、静息代谢情况
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占每日总能量消耗的60%~75%,休息代谢是一种与基础代谢很接近的代谢状态,是在测定中仅省略摄入食物的这个条件,即测定时不是空腹而是在进食后的3~4小时后测量,故休息代谢一般大于基础代谢。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代谢、休息代谢以kJ/h 表示,肥胖组儿童高于非肥胖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kJ/(kg·h)表示,肥胖组儿童低于非肥胖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可能与肥胖儿童体重大于非肥胖儿童有关,对体脂含量较多的人,用每公斤体重来表示其能量消耗似乎并不真实,不能反映实际情况。以kJ/(m2·h) 表示,肥胖组儿童与非肥胖组儿童无显著性差异(P>0.0 5),与Maffeis等[1]、Bandini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不同的研究报道[2,4],确切的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不论是在肥胖组,还是非肥胖组,基础代谢、休息代谢均为男孩大于女孩,与在成年人中的研究结果[5,6]一致,见表l~2。
表1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儿童的基础代谢(X±s)
|
|
kJ / h |
kJ / (kg · h) |
kJ / (m 2 · h) |
肥胖组 |
男孩 |
266.02 ± 35.44 # |
5.10 ± 0.65 |
184.88 ± 11.22 # |
|
女孩 |
237.35 ± 23.08 |
4.84 ± 0.65 |
169.82 ± 12.13 |
|
t( 男 - 女 ) |
3.34 |
1.45 |
4.69 |
|
全部(肥胖) |
254.34 ± 33.88* |
5.00 ± 0.66* |
178.75 ± 13.70 |
非肥胖组 |
男孩 |
219.99 ± 20.75 # |
6.27 ± 0.64 # |
183.00 ± 11.66 # |
|
女孩 |
205.27 ± 17.77 |
5.68 ± 0.73 |
169.45 ± 10.97 |
|
t( 男 - 女 ) |
2.95 |
3.36 |
4.64 |
|
全部(非肥胖) |
212.63 ± 20.54 |
5.98 ± 0.74 |
176.23 ± 13.14 |
|
t( 肥胖 - 非肥胖 ) |
7.84 |
-7.43 |
1.00 |
表 2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儿童的休息代谢( X ± s )
|
|
kJ / h |
kJ / (kg · h) |
kJ / (m 2 · h) |
肥胖组 |
男孩 |
287.58 ± 35.73 # |
5.53 ± 0.71 |
200.62 ± 12.18 # |
|
女孩 |
252.80 ± 19.16 |
5.01 ± 0.67 |
177.75 ± 12.63 |
|
t( 男 - 女 ) |
4.29 |
2.58 |
6.27 |
|
全部(肥胖) |
272.78 ± 34.28* |
5.31 ± 0.73* |
190.89 ± 16.74 |
非肥胖组 |
男孩 |
233.10 ± 22.46 # |
6.79 ± 0.72 # |
196.69 ± 14.67 # |
|
女孩 |
220.12 ± 23.29 |
6.08 ± 0.53 |
179.95 ± 11.55 |
|
t( 男 - 女 ) |
2.98 |
3.89 |
4.36 |
|
全部(非肥胖) |
227.27 ± 23.52 |
6.47 ± 0.73 |
189.18 ± 15.67 |
|
t( 肥胖 - 非肥胖 ) |
7.56 |
-7.80 |
0.52 |
2 标准化骑车试验测定结果
关于肥胖儿童运动时能量消耗的研究,直接的测量资料很少,大多是通过计算全日总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的差值求得。本研究通过标准化骑车试验,研究肥胖组儿童与非肥胖组儿童在相同的负荷与运动条件下的能量消耗,结果显示,能量消耗以kJ/h表示,肥胖组儿童高于非肥胖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kJ/(kg·h)表示,肥胖组儿童低于非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kJ/(m2·h)表示,肥胖组高于非肥胖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采用组内性别的t检验,男女间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故将男女性别合并汇报(表3)。考虑到以kJ/(m2·h)表示,肥胖组儿童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与非肥胖组儿童相同,当扣除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以后,肥胖组儿童标准化骑车试验的能量消耗大于非肥胖组儿童,这就为通过运动结合饮食控制帮助肥胖者减轻体重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对于正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单纯通过饮食控制来减肥,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故通过运动,使体内多余的脂肪代谢消耗,从而使体重减轻是其首选疗法。但是最适合于减肥的运动强度与持续时间应依据不同的人群和身体状况而异。
表3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儿童的骑车试验能量消耗(X±s)
|
kJ / h |
kJ / (kg · h) |
kJ / (m 2 · h) |
肥胖组 |
792.45 ± 100.68 |
15.77 ± 2.46 |
561.37 ± 56.04 |
非肥胖组 |
607.69 ± 45.10 |
17.39 ± 2.12 |
507.65 ± 40.91 |
t |
12.08 |
-3.70 |
5.65 |
p |
0.000 |
0.000 |
0.000 |
3儿童能量摄入量和全日总能量消耗量
早期关于肥胖儿童能量摄入的研究认为[7],肥胖儿童的能量摄入量与非肥胖儿童相同甚至比非肥胖儿童低,研究者了解儿童能量摄入量的情况所采用的方法是自我报告的方法,缺乏客观性。用双标水法准确测量其总能量消耗后发现,肥胖儿童有过低报告其能量摄入的情况[8]。本研究用膳食调查法中较准确的“称重法” 测定食物摄入量,结果表明肥胖组儿童的能量摄入量大于非肥胖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肥胖组儿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均高于非肥胖组儿童(P<0.05),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构成及比例是否在肥胖儿童的形成及维持中发挥了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24h活动时间记录法结合要因加算法测定肥胖与非肥胖儿童的全日总能量消耗(TEE),结果显示,肥胖组儿童的TEE比非肥胖组儿童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Maffeis等[1]、Bandini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肥胖组儿童的能量摄入量与全日总能量消耗量的差值(641kJ/d)大于非肥胖组儿童(602kJ/d),即肥胖组儿童的每日能量储存量比非肥胖组儿童高出39kJ,这可能是儿童肥胖的一个原因,见表4。
表4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儿童的能量摄入量和全日总能量消耗量(X±s)
|
能量摄入
( kJ / d ) |
蛋白质
( g ) |
脂肪
( g ) |
碳水化物
( g ) |
总能量消耗
( kJ / d ) |
肥胖组 |
9694 ± 731 |
93.35 ± 7.15
( 16.11 ) |
75.23 ± 3.95
( 29.17 ) |
316.99 ± 32.53
( 54.72 ) |
9053 ± 1143 |
非肥胖组 |
8617 ± 621 |
79.34 ± 8.92
( 15.41 ) |
67.54 ± 4.67
( 29.44 ) |
283.94 ± 20.29
( 55.15 ) |
8015 ± 916 |
t |
8.31 |
9.10 |
9.18 |
6.23 |
2.24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38 |
4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基础代谢、休息代谢和标准化骑车试验能量消耗以kJ/h 表示,肥胖组儿童高于非肥胖组儿童(P<0.05)。 肥胖组儿童的能量摄入量、全日总能量消耗量均高于非肥胖组儿童(P<0.05),肥胖组儿童的每日能量储存量大于非肥胖组儿童。从总体上讲,肥胖儿童并不存在能量代谢方面的缺陷使其发生肥胖的易感性增高。儿童肥胖,可能与其进食过多,加之每日运动量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Maffeis C, Zaffanello M, Pinelli L, et al. Tota1 energy expenditure and patterns of activity in 8~l0 year-old obese and non--obese children [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1996, 23: 256-261.
[2] Delany JP, Harsha DW, Kime JC, et al. Energy expenditure in lean and obese prepubrtal children [J]. Obes Res, 1995, 3: 67 - 72.
[3] Bandini LG, Schoeller DA, Dietz WH. Energy expenditure in obese and nonobese adolescents [J]. Pediatr Res, 1990, 7: 198- 203.
[4] Treuth MS, Figueroa Colon R, Hunter GR, et al. Energy expenditure and physical fitness in overweight vs nonoverweight prepubertal girls [J]. Int J Obes. 1998, 22: 440-447.
[5] Arciero PJ, Goran MI, Poehlman ET. Resting metabolic rate is lower in women than in men [J]. J Appl Physiol, 1993, 75: 2514-2520.
[6] Ferraro R, Lillioja S, Fontvieille AM, et al. Lower sedentary metabolic rate in women compared with men [J]. J Clin Invest, 1992, 90: 780-784.
[7] Elliot DL, Goldberg L, Kuehl KS, et al. Metabolic evaluation of obese and nonobese siblings [J]. J Pediatr, 1989, 114, 957- 962.
[8] Bandini LG, Schoeller DA, Cyr HN, et a1. Validity of reported energy intake in obese and nonobese adolescents [J]. Am J Clin Nutr, 1990, 52: 42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