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寄语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资料表明,每年死亡的4000多万例中有1000多万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占1/ 2。据WHO估计,发展中国家1998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8%,预计今后这些国家心血管疾病的负担还会增加。我国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近10年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心脑血管疾病都是死因的首位。在心血管病死亡中脑卒中死亡约占55%,冠心病死亡在城市约占25%,乡村约占15%;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的比例约为12到13,而西方国家则与此相反,二者的比例约为41。
   经济增长、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血脂水平、吸烟、膳食变迁、人群中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增加、精神压力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增长,这是促使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增加的病因基础。专家预测,1990~2020年间,发展中国家因心血管疾病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ALY)的丢失将增加55%,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达国家在同期因心血管疾病造成DALY丢失的比例将下降14.3%。WHO、FAO在最近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专家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膳食结构有值得警惕的改变,它们正经历着普遍地、自发地向“富裕型”膳食的变迁。有些国家即使是财富上的适度增长也会伴随着膳食模式的巨大改变,随之即是膳食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剧增。因此,未来20年中,心血管疾病的负担将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
  然而,心血管病的流行并非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结果,关键在于采取科学的防治策略。随着各种研究资料的积累,大量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被确定,其中许多可以通过膳食和生活方式所调控,膳食营养因素无论是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防治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经济转型期对于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和营养学科技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慢性病的预防控制需要政府决策者、科学工作者、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通力合作,以及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从调整膳食结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几方面共同努力。
  本专集汇集了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在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独到的学术见解及有价值的信息资讯。同时一些中青年营养工作者也就目前比较热点的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文献综述的方式与广大读者进行交流。此外还有2篇译文,介绍了WHO、FAO在2003年发布的“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的专家报告中关于“人群营养目标”、“生活方式因素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证据强度”。期望本期的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能为今后开展营养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一些信息。

孙建琴 教授
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 主任
上海市营养学会 副秘书长
达能营养中心(中国)科学委员会 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