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厅

The Compare of Body Mass Index and Prevalence of Obesity between BirthBearing Women and Married Nobearing and Unmarried Women
赖建强荫士安朴建华马冠生杨晓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100050)

摘要:目的 本研究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不同阶段女性体质指数和肥胖率,探讨中国成年女性肥胖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调查由询问调查和医学体检等四个部分组成。本研究抽取20-30岁育龄女性,包括未婚、已婚未育和已婚生育的女性,共计17393人。结果 3组城乡女性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已婚生育女性的体重和体质指数随产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身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城乡未婚女性的低体重率高于已婚女性,而已婚女性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未婚女性。已婚生育女性超重肥胖率随产后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 已婚生育女性体重滞留是产生成年女性肥胖的重要原因,然而已婚未育女性的体重变化值得重视。
关键词:未婚女性;已婚未育;已婚生育;超重和肥胖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of women aged 20-30 years under different married and bearing status. MethodThe method of multi-steps cluster sampling was adopted. Subjects including unmarried, married but no bearing, married and bearing women, total was 17393. 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t of height, weight and BMI of women among 3 groups (p<0.05) . The weight and BMI of married and bearing women was decreasing with prolong the postpartum. The low weight rate of unmarried women was higher than married women, however,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f married women was higher than unmarried women.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f married and bearing women was decreasing with prolong the postpartum. ConclusionWeight retention of married and bearing women  was one of reason to reduce obesity.
Keywords:unmarried women;  married and bearing women; married but no bearing women; overweight and obesity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2002年调查结果表明,18~44岁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到21.8%和6.1%[1],并且每年呈现增长态势。育龄妇女在怀孕后体重平均增加12.5kg左右,分娩后由于体重滞留是导致产后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研究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产后不同时期女性体质指数和肥胖率,探讨中国产后妇女预防肥胖的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是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香港、澳门)抽中样本住户的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并生活在一起(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如亲戚、保姆等其他人),如果单身居住也作为一个住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通过样本估计总体[2]。调查由询问调查和医学体检等四个部分组成。本研究抽取20~30岁育龄女性,包括未婚、已婚未育和已婚生育的女性,共计17393人。

  1.2统计学方法

  按照婚姻和生育状况分未婚、已婚未育和已婚生育3组,观察女性不同状况下的体重和体质指数差异;按照成人BMI<18.5kg/m2为低体重,BMI在18.5~23.9kg/m2为正常,24~28kg/m2为超重,28kg/m2以上为肥胖[3]。本次调查数据采用SAS FOR WINDOWS 9.1软件分析,统计方法有t检验,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显著性的判断标准。结果系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特征

  2.1.1 人口构成
  本研究有效数据17393人,其中未婚女性2474人(14.22%),已婚未育女性10816人(62.19%),已婚生育女性(产后36月以内)4103人(23.59%)。

  2.1.2 年龄
  本研究选取20~30岁女性,平均年龄为25.7±3.0岁,其中未婚女性平均年龄为22.8±2.6岁,已婚未育女性平均年龄为26.3±2.8岁,已婚生育女性平均年龄为25.8±2.6岁。

  2.1.3 文化程度
  研究对象初中以下水平占22.89%,初中和高中水平占66.1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0.97%。

  2.1.4 职业分布
  做家务和待业人员为25.59%,机关、专业技术和政府办事人员为16.66%,农林渔业人员为38.66%,其他人员为19.09%。

  2.1.5 家庭人均年收入分布
  低于800元占12.74%,800~4999元占57.42%,5000~19999元为24.38%,大于20000元者占3.01%。

  2.2 3组女性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比较

  2.2.1 城市3组女性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比较
  结果见表1。3组城市女性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未婚女性身高>已婚未育身高>已婚生育身高,已婚未育体重>已婚生育体重>未婚女性体重,3组女性体质指数的趋势与体重类似;已婚生育女性的体重和体质指数随产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身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2 农村3组女性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比较
  结果见表2。3组农村女性身高中,未婚和已婚未育女性身高显著高于已婚生育女性(p<0.05),已婚未育女性体重和体质指数显著大于已婚生育和未婚女性(p<0.05),后二者也有显著差异(p<0.05);已婚生育女性的体重和体质指数随产后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产后0~6个月内体重和体质指数显著大于其他阶段(p<0.05)。从表1和2来看,3组城市女性的身高和体重均大于农村女性。

  2.3 3组女性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比较

  2.3.1 城市3组女性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比较
  城市3组女性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比较,结果见表3。城市未婚女性的低体重率高于已婚女性,而已婚女性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未婚女性。产后女性低体重率为5.5~10.7%,超重率由产后6个月内的30.28%下降到36个月的14.86%,产后肥胖率为4.11%,在7~12个月时最高。

  2.3.2 农村3组女性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比较
  结果见表4。农村未婚女性的低体重率为12.36%显著高于已婚未育女性6.73%;而已婚未育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显著高于未婚女性和已婚生育女性,在已婚生育女性中,低体重率由0~6个月内的5.24%上升到产后25~36个月的13.22%,超重率由0~6个月内的20.94%下降到产后13~24个月的13.47%,肥胖率随产后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城市女性超重肥胖率高于农村女性。


  3 讨论

  我国正面临着营养不良和营养相对过剩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营养不良得到控制,另一方面超重和肥胖率的快速增长导致和超重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提高[4]。因此控制居民超重和肥胖率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应当引起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女性体重变化的影响因素除种族因素外,年龄[5]、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状况、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精神紧张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生育子女数[6]、生育年龄、避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婚姻和生育状况对女性体重超重及肥胖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7],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未婚女性和已婚生育的体重和体质指数低于我国18~44岁女性平均水平[1],已婚未育女性显著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间也存在差异;在婚前女性比较注重身体变化和饮食情况,存在节食和追求骨干美,低体重率高于已婚妇女。结婚后女性生活规律性强、生活稳定和安逸,缺少体育锻炼、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了此阶段女性的体重。结婚后由于很快怀孕,出现脂肪蓄积,平均体重增加12.5kg左右,在产褥期及哺乳期的妇女为了保证婴儿的营养和自身营养需求,膳食结构不合理,导致体重滞留7.5kg[8]。我国18~44岁女性体育锻炼比例在各年龄段最低仅为5.3%[9],可能婚后女性家务事情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还要降低,会使更多女性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是造成多系统慢性病发生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10],城乡已婚女性超重率比未婚女性高3.13~13.85%,城乡已婚女性肥胖率比未婚女性高0.84~4.47%,由此认为婚姻和生育状况已经成为成年女性超重和肥胖中重要原因,改变婚后体重增加和因生育体重滞留成为预防成年女性肥胖的当务之急,针对孕妇和乳母的膳食指南的制定更为必要。合理营养,增加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是指导女性降低肥胖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王陇德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37-39.
2.赖建强,荫士安,杨晓光等.母亲营养状况对子女早期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48-750.
3.陈春明,孔灵芝主编.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4.王惠君,翟凤英.1989~2000年中国部分省份成人超重流行趋势分析.营养学报,2004,26:329-332.
5.Nancy ER,Deanna LP. Maternal Age and Birth Outcomes: Data from New Jersey,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1997,29:268-272 & 295.
6.Wang HL,LA. Bastian,DH. Taylor,et al. Number of Children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in MiddleAged Women and Men: Results from the Health and Retirement Study.J Womens Health,2004,13(1):85-91.
7.CA. Lovelady, K. Garner, K. Moreno, et al. The effect of weight loss in overweight,lactcting women on the growth of their infants. N Engl J Med,2000,342(7): 449-453.
8.Gilberto K, Maria HB,Gustavo VM,et al. Nine months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 predictors for Brazilian women.
9.马冠生,孔灵芝主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行为和生活方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6:174-176.
10.赵文华,翟屹,胡建平等.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55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