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营养宣教技术培训班》

本报记者 王薇 刘艳芳

近年来,营养科普宣教活动如火如荼,一些科普专家在电视台、报刊、杂志屡屡出现,教育大家如何吃饭如何保持健康和预防疾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与膳食营养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日益威胁着公众健康,是直接引起营养教育火热的主要原因。但是如何“科学的说”把“正确知识”准确传达出来,的确需要真功底如科学理论、实践和演说技巧互相配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达能营养中心联手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于近日举办了《营养宣教技术培训班》。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与基层工作者一起,传授知识和实战演练。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向基层营养宣教工作者传递营养的真谛!

科学之道

莫让公众陷入养生谬论“泥潭”

随着公众对营养和健康的日渐关注,许多“养生大师”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从号称“中国食疗第一人”、挂号费高达2000元的张悟本,到3个小时望诊254人、并可以凭照片看病的“神医”刘逢军,轮番粉墨登场;一系列诸如“绿豆汤治糖尿病、高血压,还能治肿瘤”,“生吃茄子能降血脂”,“生吃泥鳅养生”等带有严重误导性的伪养生学说开始盛行。当然,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理论做支撑,所谓养生大师们的“神坛”很快便倒塌,但听信这些伪养生学说的广大公众却深受其害。

随着张悟本们被一一揭穿,有关“营养宣教工作者们应如何对公众进行科学的营养宣教”的议题,正为越来越多的专家们所重视,许多专家以往不重视营养宣教,只顾埋头做学问,如今他们开始走出实验室,与公众面对面,普及科学的营养知识,因为他们看到了不科学的营养宣教带给公众健康的巨大危害。

担任本次培训班班长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杨月欣教授,培训开始就深刻指出“科普”首先是“科学”、其次才是“易懂和普及”。教大家“说的科学”和“科学的说”是学习班的宗旨和目标。杨月欣主任勉励学员在科普宣教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科普内容;说证据确切的、有来源的、公认的; 不把个例当真理。2、注意说的科学性。说自己懂的、熟悉的、有把握的。学会说不,自己不明白不专业的不要去讲。3、诠释问题用辩证的思维。传递信息不夸大、不以偏带全;注意科普与学术争论的差别。

“科普,必须要有科学证据,假的,用再漂亮的语言去讲也是假的。”中山医科大学苏宜香教授在讲授中说。坚持从事营养宣教工作近20年的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也说:“首先讲你真正懂得的;其次,讲你实际做的。还有就是讲有足够临床证据的和已获得确定结论的。讲得越客观,就越让人信服。”

出席专家人人共识,已经被科学界“证实”的理论才是普及大众的“科学”,而非研究中的“未定论”科学, 更不是“杜撰”“戏说”的科学。老师们演讲了营养与慢性病关键信息、膳食指导核心信息、食物营养核心信息、演讲技巧等,给基层科普工作者留下难忘印象。

在培训班中,一位来自基层的营养宣教工作者感叹的说,——平时只注意了“语言效果”,忽视了“语言科学”; 只求现场气氛,忽略了长久影响。这个学习班非常及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侯培森副主任,对本次会议给与大力支持和关心。他专程赶到会场为学员进行鼓励和点评,他勉励专家以培养科普队伍为己任, 鼓励学员以本次培训班作为科学营养普及的开端,在新的一年里做出更大的贡献。

普及之境

宣教内容具有操作性

科普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大雪无痕、润物无声。 科普首先是“科学”,另一个就是演讲技巧和实用性。 2010年6月,卫生部公布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营养监测、营养教育、营养指导、营养干预等做出具体规定。征求意见稿指出,鼓励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开展营养宣传教育,但应当科学、准确、严谨,严禁用错误和不实的营养信息误导和欺骗公众。

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营养指导和宣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当匮乏。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营养师,营养师的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倍。如果按照日本营养师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即每300人配备一名营养师来推算,我国营养师的缺口在400万左右,目前我国营养师不足4000人。

“我国不仅缺少营养师,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在我国从事营养宣教的人员中,有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对公众进行科学营养指导。”一位专家对我国的营养科普宣传状况忧心忡忡。

营养宣教的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则是公众面临的一大困惑。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写道:“有专家建议,每天喝酒不多过一杯,可这是指啤酒、白酒、红酒、黄酒还是米酒?用多大的杯?适宜什么人饮用?这些都没做说明,没法操作。”一位消费者苦恼地表示,专家在进行科普宣传时,只强调不应该多吃什么,却没告诉大家如何去做。例如,建议每人每天只摄入5—6克盐,但这个量是多少,大家不能形象地掌握。只吃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在那里?中国健康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仲龙表示,许多营养宣教者想告诉大家太多的“为什么“,而公众真正需要的是“怎么做”,“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才是目的”。他举例道,向公众做一个有关鱼的科普讲座,那就不仅要讲鱼的营养成分,还要介绍一下为什么主张吃深海鱼、哪种烹调方法、鱼的哪些部位更营养等内容。这样公众才能在听完讲座后,真正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本次学习班上, 食物模型、脂肪肝模型等被搬到台上,老师、学员用道具来讲,帮助理解和提高实操性。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翟凤英、秘书长贾健斌表示,如今科普越来越为业内所重视,中国营养学会正在不断探讨如何让营养宣教更贴近百姓,开展的营养宣教活动也越来越多,比如正在进行中的“膳食指南百场活动”、“健康餐厅评选”等。

破解之道

科学性与趣味性并举

如何科学的宣讲并讲明白呢?“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何丽用一句话形象地概括出了营养宣教者应如何演讲:“对公众进行营养科普宣传时,可在注重科学性的基础上,将知识编成段子,做到通俗易懂。”于康教授也表示,营养宣教者应“坐在地上讲科普”,因为营养宣教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公众听懂”;同时,必须让受众有“可操作性”,比如一勺油、一勺盐到底多少。另外,宣教者要勇于或善于说“不知道”,千万不要不懂装懂。

近两年来的媒体出镜率很高的营养健康科普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于康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培训班“现身说法”,为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示范”课。健康教育专家赵仲龙表示,科普主要目的是让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普及是使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过程,必须进行广泛、深入、具体、形象的科学普及传播,才能使人享受到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来的益处。在科学普及方面,常常需要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一起不断概括、不断简化,使非专业工作者也能理解,才能做到有所突破。苏宜香教授在“膳食指南核心信息”的主题演讲中生情并茂,引起阵阵掌声。她号召大家要理论联系实际,例证恰当;内容的深度、广度要适宜;科学思维激发听者兴趣和积极思考。

最后,杨月欣、苏宜香、翟凤英等营养专家号召大家,在宣教的道路上要勤学、独思、 明辩和慎言。不人云亦云。科学普及路途遥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做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做正确思想和科学的传播者,做平衡膳食的推广者,从自己做起,从自己家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