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

优先资助领域项目

1. 膳食摄入与孕期体重增加对妊娠期糖尿病及机体代谢特征的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王杰 副研究员

项目资助金额19万元人民币

妊娠期糖尿病(GDM)不但影响胎儿发育、增加孕妇孕期疾病风险、改变孕妇机体代谢,还增加母子远期罹患糖尿病的风险。我国约有五分之一的孕妇受GDM困扰,远高于日本和韩国,与印度接近。尽早识别高GDM风险的孕妇,并对其进行预防性干预有助于降低GDM患病率,缓解孕妇焦虑,节约医疗资源,促进母婴健康。关于GDM的影响因素中,比较一致的结果是家族史、高龄与高BMI增加GDM风险,尚缺乏膳食与孕期体重增加对GDM风险及机体代谢特征影响的深入研究。

为研究膳食摄入和孕期体重增加对GDM风险及机体代谢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在现有母婴队列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现有队列孕妇中筛选50GDM患者,根据年龄、孕前BMI和糖尿病家族史,匹配100名非GDM孕妇为对照,分析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之前膳食摄入和孕期体重增加对GDM风险的影响。采集分娩前静脉血5ml,检测血清代谢物和膳食生物标志物,描绘GDM孕妇代谢特征,筛选反映机体代谢异常的关键生物标志物,评价孕期膳食摄入和孕期体重增加对机体代谢特征的影响,分析膳食生物标志物对特征性代谢物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将获得膳食摄入及孕期体重增加与GDM风险的相关性,构建GDM预测模型,识别GDM孕妇的代谢特征及膳食与体重增加对代谢特征的影响,为GDM预防、控制与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 互联网+孕期膳食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李光辉 主任医师/教授

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我国孕妇的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高龄高危孕产女比例显著上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也随之增长。其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是最常见的孕期并发症。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增长、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GDM发生率高达18%GDM不仅威胁围产期母婴健康,还可增加子代胰岛素抵抗、肥胖及成年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但目前如何有效干预、管理尚缺乏经验。因此,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拟通过真实世界的大样本整群干预试验,探讨移动医疗平台下,产科医生与营养师配合进行强化的膳食、运动干预对孕期增重、妊娠结局、糖脂代谢及产后体重滞留的影响。本课题拟运用移动医疗技术-监测膳食、运动、体重的APP软件来评估受试者的膳食运动情况,以监督和提高干预对象的依从性,实现其行为的最终改变。通过上述研究,拟改善目前的孕期膳食体重管理方案,不仅有助于优化及提升围产保健质量,还有利于从胎儿期预防成年期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3. 中国西部农村地区护士为主体的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营养管理模式研究

北京大学 方海 教授 项目资助金额19万元人民币

问题现状:随着中国二胎政策放开,妇女妊娠年龄的增大,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趋势将愈加明显,加强对其管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医疗机构提供妊娠期糖尿病管理现状并不理想,规范化饮食营养治疗率低,母婴并发症显著增加。经济欠发达西部农村地区医疗机构目前还没有营养学科门诊,妇产科医师人力也紧张,营养师或者医师基本无法开展妊娠期糖尿病门诊。以护士为主体的饮食营养干预有可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干预模式,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降低疾病经济负担。目前国内无研究护士为主体干预方式在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真正实施的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目的:研究以护士为主体的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营养管理模式对促进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孕妇和新生儿生命质量和健康公平性的作用。具体研究该干预模式改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程度,干预方式可操作性、社会经济可行性和孕妇接受度。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循证医学、行为改变理论、卫生技术评估等理论方法作为指导性研究方法,以文献计量分析、专家咨询、定性定量多重论证、焦点组访谈、广义线性模型等为具体的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本研究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护士为主体的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流程进行专家论证会;第二个阶段是进行随机临床实验;第三个阶段为整个实验结束后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孕妇以及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以护士为主体的饮食营养干预方式实施效果的满意度和支付意愿。

预期结果:

1)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妊娠期管理率低,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缺乏合适的管理方式。

2)妊娠期糖尿病以护士为主体饮食营养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地区孕妇和新生儿健康,并降低主要母婴并发症发病率。

3)以护士为主体饮食营养管理模式具有成本/效果/效益/效用优势。经济可行性高。

4)孕妇、医疗人员和医疗结构对干预方式的执行、管理效果满意度高。

自由申报项目

4. 孕期膳食营养宣教对二胎高龄妊娠结局的改善效果评价

北京营养师协会

刘兰 助理研究员

项目资助金额18万元人民币

随着二孩政策的执行,二胎孕产妇数目显著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二胎孕产妇均为高龄产妇(年龄超过35岁),患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提高。此外,抑郁症、焦虑症也是高龄孕妇围产期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表明,由于孕妇营养知识不足和明显的孕期保健误区,目前孕妇(特别是二胎高龄孕妇)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本项目响应“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借助北京地区早期建立的“孕期营养监测中心”及中国营养学会、北京营养师协会的注册营养师宣教资源,以二胎高龄产妇为研究对象,评价注册营养师孕期膳食营养宣教及监测对二胎高龄产妇孕期危险因素及围产期并发症的改善效果,建立具推广价值的干预方案。选择与北京营养师协会合作进行孕期膳食营养宣教的医院门诊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200例二胎高龄产妇,按要求定期系统产前检查,接受膳食和营养宣教的100 例为观察组,不能坚持接受宣教仅行一般检查的100 例为对照组。注册营养师对观察组产妇进行膳食及营养宣教,建立营养档案,根据孕产妇产检结果(体重、血压)、实验室结果(微量元素、血糖)及影像(彩超胎儿的发育)情况综合调整纠正饮食方案,分组进行线上个性营养指导,为孕妇制定营养方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营养知识调查及格率和优秀率、孕期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情况、贫血发生率及血红蛋白水平、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孕期及产后心理健康评估、妊娠结局、婴儿健康状况、产后产妇康复情况、出生婴儿基本营养状况。通过多中心meta分析,对注册营养师营养宣教及个性化营养干预对二胎高龄孕产妇妊娠结局、围产期及孕期其它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进行评估,配合“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建立规范的临床孕期营养干预方案,促进注册营养师对孕产妇营养干预的常态化。

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学生餐营养操作指南》标准宣贯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

杨博 中级

项目资助金额18万元人民币

近年来,学生餐已成为我国众多中小学生膳食的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目前缺少学生餐的营养规范,供餐企业或学校食堂缺乏营养方面指导,学生餐普遍存在食物种类单一,“高油低钙”,缺少锌、维生素B2等微量营养素等。国内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学校供餐的营养成分不均衡、部分营养素缺乏等问题仍非常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2016年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牵头起草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学生餐营养操作指南》标准(项目编号:spaq-2016-126,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近期实施。为提高标准相关方监管部门、供餐企业和学校等对标准的正确理解和使用,拟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学生餐营养操作指南》宣贯项目,以帮助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迅速掌握学生餐营养操作技术、提高监管人员监管能力,为学生营养健康提供保障。

本项目将在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六大区各选取1个试点城市,每个城市选取监管部门、学校、供餐企业各2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监管人员、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关于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学生餐管理、学生餐食谱制定及营养搭配(营养核算)、原料采购、加工、烹饪等环节操作规范、流程管控等的本底情况。随后以培训班的形式开展师资培训,结合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讲授标准技术内容,并制作标准宣教课件(文字或视频形式)发放至监管部门、学校和供餐企业,为他们开展深入培训提供工具。同时组织专家深入学校食堂和供餐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帮助其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标准,掌握学生餐营养操作技能。另外,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等标准受益人员也开展相关的标准宣传,使其了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重要性以及营养餐相关知识。每个城市宣教时间为1-2个月,系列宣教工作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对宣教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宣教工作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依据。

6. 晨尿钠浓度评估在外就餐膳食钠摄入量的研究

深圳市预防医学会 徐健 主任医师 项目资助金额19万元人民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迁,高血压防控的形势日益严峻,控盐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评估膳食钠摄入量是控盐的前提。目前常用于评估膳食钠摄入量的方法是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24小时尿钠法。在家中就餐可以通过24小时膳食回顾结合称重法来评估膳食钠的摄入量,但是这一方法无法评估在外就餐膳食钠的摄入。24小时尿钠法被认为是“金标准”。但24小时尿收集繁杂,对象依从性差,标本收集准确性差,不适合大型现场调查,导致该方法的效能降低。本研究拟通过测定同一天内24小时尿和点尿(晨尿、次晨尿、随意尿)钠含量及肌酐排泄量,寻求点尿钠/肌酐与24小时尿钠排出量之间的关系;寻找一种简洁而准确性高的预测24小时尿钠的方法,建立以尿肌酐校正法校正的点尿钠浓度推算24小时尿钠排泄量的公式,以便更准确快捷地评估在外就餐钠摄入量。

7. 青少年基因多态性与铁营养缺乏风险关联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沈葹 副研究员

项目资助金额19万元人民币

现状:铁缺乏是危害我国青少年的主要营养缺乏病,可导致青少年贫血、机体免疫功能和工作能力下降,心理行为改变和智力发育损害等。随着营养基因组学研究日益深入,铁营养状况关联基因多态性位点相继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数据以及阳性位点主要是基于西方人群的基因分型分析结果,针对我国6-16岁青少年人群的营养素缺乏风险的关联SNP位点研究鲜有报道。

目的:研究我国6-16岁青少年人群基因多态性与铁营养素缺乏风险的关联。

方法:搜集以往研究中报道的SNP位点,采用2016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现有的我国广西,内蒙和新疆等地区6-161000名青少年血样,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用磁珠法提取DNASequenom MassArray飞行质谱检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检测,SPSS16.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技术路线:1)血清中检测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和C反应蛋白;(2)血细胞中提取DNA→基因分型检测→数据分析。

预期结果:分析我国6-16岁青少年人群基因多态性与铁营养素缺乏风险的关联,为从SNP方面对青少年人群的铁营养素缺乏风险差异化营养干预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8. 青海高海拔藏族牧民社区母婴营养干预试点项目

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系

彭雯 讲师

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人民币

青藏高原高海拔牧区的婴幼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能和生命早期1000天欠佳的营养支持有关。前期调查显示,由于自然环境、交通状况、文化传统等原因,青海高海拔藏族牧民社区中针对生命早期的母婴营养宣教和干预十分欠缺。为了改善目标人群母婴营养认知和实践,本项目设计了五类活动:1.调查和评估。包括社区调查和当地食物供应调查,从而为其他干预项目的设计提供指导。2. 教育和咨询。包括点对点教育咨询,也包括面上教育咨询。3.营养补充剂的发放。除了针对孕妇和2岁以内婴幼儿家庭的营养补充剂发放工作,项目还计划利用人员相对集中的机会,对男性进行教育咨询,并将男性纳入到营养补充剂的发放网络中。4. 社区引导和支持。包括引导社区男性成员建立交通互助网络系统,为乡村医生针对家庭的干预活动提供交通支持;也包括建立女性支持团体,提高目标人群对干预活动的依从性。5. 政策引导。我们将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和政府保持良好沟通和互动,充分发挥政府在项目开展中对社区居民的引导作用,并在项目后期分析试点社区的干预结果,总结高海拔藏族牧区社区环境下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营养干预的方法和模式,形成向政府的政策建议。通过以上活动,期望能够提高目标社区孕妇、哺乳期女性和其他育龄期女性对母婴相关营养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营养实践,并通过和当地政府的合作,争取项目的可持续性、可重复性及进一步扩大。

9. 营养包补充对结核病患者营养不良改善及抗结核治疗效果影响研究

青岛大学 蔡静 讲师 项目资助金额19万元人民币

问题现状:结核病患者是营养不良的高发人群,营养不良可进一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结核治疗效果。营养包是以食物基质为基础,添加了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辅食营养素补充品。我国在婴幼儿、儿童中开展的营养包干预项目效果显著,但是尚未见针对特殊疾病人群的干预研究。

研究目的:通过营养包补充,观察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其对营养不良的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及抗结核治疗的改善效果,分析营养包干预对肺结核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影响程度,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为结核病患者的营养辅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本课题拟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干预试验,选择120名经营养风险筛查2002筛选为营养不良的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营养包补充组和安慰剂对照组,每组各60人。根据肺结核病理特点和营养不良的具体特征,营养包补充组人群选用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豆粉)为基质,并添加维生素ADB1B2C、叶酸、钙、铁等多种营养素,混合到餐食(如粥)或冲饮,一天一包,每包20g;安慰剂对照组人群服用安慰剂,干预持续结核病规范治疗中前两个月的强化治疗期间。干预期间追踪记录各组研究对象的食物摄入情况、健康状况变化、药物服用情况及主要临床表现,观察营养包补充后肺结核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抗结核治疗效果的变化;在干预开始和2个月后采集血样、尿样等生物样品,分析比较营养补充对机体免疫功能、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其与机体营养状况可能的影响机制。

预期结果:通过营养包应用,预计可明显改善肺结核病患者的营养不良,提高和强化结核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对膳食营养的重视;营养包补充对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及促进康复可能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分析营养干预前后机体免疫功能、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等变化探讨营养与药物和疾病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还可为营养包推广,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国结核病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0. 我国孕妇人群加工食品中添加糖摄入风险评估研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刘爱东 副研究员

项目资助金额10万元人民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孕期妇女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膳食因素尤其是加工食品中添加糖的摄入使妊娠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发病率逐年增加。孕期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孕妇健康,也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尚缺乏孕妇食品消费状况数据,通过配方食品摄入添加糖的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还不明确,亟待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我国孕妇人群加工食品中添加糖的含量、摄入水平及其对孕妇健康与胎儿生长发育与健康风险,提出适宜我国孕妇加工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的添加糖摄入量参考建议,并为我国孕妇人群加工食品安全标准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主要研究内容是:1)在深入挖掘分析2013-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的全人群食物消费状况调查数据库基础上,结合2018年度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调查工作,采用324小时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进一步开展我国孕妇人群加工食品的消费状况调查,掌握我国孕妇人群膳食结构和食物消费模式,建立我国孕妇人群各类食物消费数据库;2)在已有孕妇人群加工食品与特殊膳食数据库基础上,采集孕妇食品中的主要含糖样品,采用高效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检测食品中添加糖含量,获得我国孕妇人群常见食品添加糖含量数据库;3)按照WHO推荐的化学物风险评估方法,即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四个步骤,采用点评估和概率评估模型,对我国孕妇人群通过配方食品添加糖摄入量及其健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本研究的预期产出是:掌握我国孕妇人群食品消费及添加糖摄入量状况;完成孕妇人群主要加工食品添加糖摄入健康风险评估;提出孕妇人群主要加工食品以及营养补充食品添加糖摄入量科学建议,为孕妇人群主要加工食品以及营养补充食品添加糖含量以及相关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西部科学工作者项目

11. 妊娠期间水合状态与妊娠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相关性研究

海南医学院 张帆 副教授 项目资助金额19万元人民币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适宜饮水量对维持正常水合状态、促进健康有重要作用。妊娠女性对水需要增加,更易饮水不足,可能影响母婴健康,目前相关研究几无开展。本项目拟采用前瞻性研究,在医院招募妊娠女性380名,在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和生产前后,采用《724小时饮水记录法》调查饮水量、采用《半定量膳食频率法》调查食物摄入和食物中水分,采用体成分仪进行体格测量,收集晨尿检测水合状态相关指标如尿液渗透压等,检测并诊断妊娠并发症,采用相关方法(如葡萄糖耐量试验、B超检查等)判断母亲和胎儿(婴儿)健康状况;以分析妊娠水合状态和妊娠并发症、母婴结局的相关性。并再此期间检测妊娠相关激素(雌二醇、催乳素、黄体酮)及调节水合状态激素(抗利尿激素、和肽素),从内分泌角度分析其内在联系。研究将填补我国妊娠女性饮水与健康研究领域的空白,为修订妊娠女性适宜水摄入量提供科学数据。